用Go撸数据结构(十):通用排序的实现
2020-07-07 10:16:13一、如何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
排序算法一览表
时间复杂度 是稳定排序? 是原地排序?
冒泡排序 O(n^2) 是 是
插入排序 O(n^2) 是 是
选择排序 O(n^2) 否 是
快速排序 O(nlogn) 否 是
归并排序 O(nlogn) 是 否
桶排序 O(n) 是 否
计数排序 O(n+k),k是数据范围 是 否
基数排序 O(dn),d是纬度 是 否
为什选择快速排序?
- 线性排序时间复杂度很低但使用场景特殊,如果要写一个通用排序函数,不能选择线性排序。
- 为了兼顾任意规模数据的排序,一般会首选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的排序算法来实现排序函数。
- 同为O(nlogn)的快排和归并排序相比,归并排序不是原地排序算法,所以最优的选择是快排。
二、如何优化快速排序?
导致快排时间复杂度降为O(n)的原因是分区点选择不合理,最理想的分区点是:被分区点分开的两个分区中,数据的数量差不多。如何优化分区点的选择?有2种常用方法,如下:
- 三数取中法
- 从区间的首、中、尾分别取一个数,然后比较大小,取中间值作为分区点。
- 如果要排序的数组比较大,那“三数取中”可能就不够用了,可能要“5数取中”或者“10数取中”。
- 随机法:每次从要排序的区间中,随机选择一个元素作为分区点。
- 警惕快排的递归发生堆栈溢出,有2中解决方法,如下:
- 限制递归深度,一旦递归超过了设置的阈值就停止递归。
- 在堆上模拟实现一个函数调用栈,手动模拟递归压栈、出栈过程,这样就没有系统栈大小的限制。
三、通用排序函数实现技巧
- 数据量不大时,可以采取用时间换空间的思路
- 数据量大时,优化快排分区点的选择
- 防止堆栈溢出,可以选择在堆上手动模拟调用栈解决
- 在排序区间中,当元素个数小于某个常数是,可以考虑使用O(n^2)级别的插入排序
- 用哨兵简化代码,每次排序都减少一次判断,尽可能把性能优化到极致
四、Go语言排序函数的实现
golang标准库中的Sort用的是快排+希尔排序+插排,数据量大于12时用快排,小于等于12时用6作为gap做一次希尔排序,然后走一遍普通的插排(插排对有序度高的序列效率高)。其中快排pivot的选择做了很多工作,是基于首中尾中值的很复杂的变种
func quickSort(data Interface, a, b, maxDepth int) {
for b-a > 12 { // Use ShellSort for slices <= 12 elements
if maxDepth == 0 {
heapSort(data, a, b)
return
}
maxDepth--
mlo, mhi := doPivot(data, a, b)
// Avoiding recursion on the larger subproblem guarantees
// a stack depth of at most lg(b-a).
if mlo-a < b-mhi {
quickSort(data, a, mlo, maxDepth)
a = mhi // i.e., quickSort(data, mhi, b)
} else {
quickSort(data, mhi, b, maxDepth)
b = mlo // i.e., quickSort(data, a, mlo)
}
}
if b-a > 1 {
// Do ShellSort pass with gap 6
// It could be written in this simplified form cause b-a <= 12
for i := a + 6; i < b; i++ {
if data.Less(i, i-6) {
data.Swap(i, i-6)
}
}
insertionSort(data, a,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