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开发之旅(19):模板方法模式
2010-08-24 22:07:31**模板方法模式:**在一个方法中定义一个算法骨架,并将某些步骤推迟到子类中实现。模板方法模式可以让子类在不改变算法整体结构的情况下,重新定义算法中的某些步骤。
这里的“算法”,我们可以理解为广义上的“业务逻辑”,并不特指数据结构和算法中的“算法”。这里的算法骨架就是“模板”,包含算法骨架的方法就是“模板方法”,这也是模板方法模式名字的由来。
原理很简单,代码实现就更加简单,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Class
{
public void TemplateMethod()
{
//...
method1();
//...
method2();
//...
}
protected abstract void Method1();
protected abstract void Method2();
}
public class ConcreteClass1 : AbstractClass
{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Method1()
{
//...
}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Method2()
{
//...
}
}
public class ConcreteClass2 : AbstractClass
{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Method1()
{
//...
}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Method2()
{
//...
}
}
AbstractClass demo = new ConcreteClass1();
demo.TemplateMethod();
模板模式作用
1. 复用
模板模式把一个算法中不变的流程抽象到父类的模板方法 TemplateMethod() 中,将可变的部分 Method1()、Method2() 留给子类 ContreteClass1 和 ContreteClass2 来实现。所有的子类都可以复用父类中模板方法定义的流程代码。
2. 扩展
模板模式的第二大作用的是扩展。这里所说的扩展,并不是指代码的扩展性,而是指框架的扩展性,有点类似我们之前讲到的控制反转。基于这个作用,模板模式常用在框架的开发中,让框架用户可以在不修改框架源码的情况下,定制化框架的功能。
Callback回调函数
复用和扩展是模板模式的两大作用,实际上,还有另外一个技术概念,也能起到跟模板模式相同的作用,那就是回调(Callback)。
回调的原理解析
相对于普通的函数调用来说,回调是一种双向调用关系。A 类事先注册某个函数 F 到 B 类,A 类在调用 B 类的 P 函数的时候,B 类反过来调用 A 类注册给它的 F 函数。这里的 F 函数就是“回调函数”。A 调用 B,B 反过来又调用 A,这种调用机制就叫作“回调”。
实际上,回调不仅可以应用在代码设计上,在更高层次的架构设计上也比较常用。比如,通过三方支付系统来实现支付功能,用户在发起支付请求之后,一般不会一直阻塞到支付结果返回,而是注册回调接口(类似回调函数,一般是一个回调用的 URL)给三方支付系统,等三方支付系统执行完成之后,将结果通过回调接口返回给用户。
回调可以分为同步回调和异步回调(或者延迟回调)。同步回调指在函数返回之前执行回调函数;异步回调指的是在函数返回之后执行回调函数。上面的代码实际上是同步回调的实现方式,在 process() 函数返回之前,执行完回调函数 methodToCallback()。而上面支付的例子是异步回调的实现方式,发起支付之后不需要等待回调接口被调用就直接返回。
模板模式 VS 回调
从应用场景上来看,同步回调跟模板模式几乎一致。它们都是在一个大的算法骨架中,自由替换其中的某个步骤,起到代码复用和扩展的目的。而异步回调跟模板模式有较大差别,更像是观察者模式。
从代码实现上来看,回调和模板模式完全不同。回调基于组合关系来实现,把一个对象传递给另一个对象,是一种对象之间的关系;模板模式基于继承关系来实现,子类重写父类的抽象方法,是一种类之间的关系。
在代码实现上,回调相对于模板模式会更加灵活,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 像 C# 这种只支持单继承的语言,基于模板模式编写的子类,已经继承了一个父类,不再具有继承的能力。
- 回调可以使用匿名类来创建回调对象,可以不用事先定义类;而模板模式针对不同的实现都要定义不同的子类。
- 如果某个类中定义了多个模板方法,每个方法都有对应的抽象方法,那即便我们只用到其中的一个模板方法,子类也必须实现所有的抽象方法。而回调就更加灵活,我们只需要往用到的模板方法中注入回调对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