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6 18:29:00
摘要:一、提示词定义与重要性
1. 什么是提示词
提示词是输入给AI系统的指令,可以是问题、描述或关键词,目的是引导AI按期望思考或创造,输出所需结果。
提示词的作用:提示词如同打开AI能力之门的钥匙,其质量直接影响AI输出结果的质量,好的提示词能清晰指引AI工作方向,激发其潜能。
提示词与AI的关系:提示词是人类与AI沟通的桥梁,通过不断优化提示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AI的工作原理,与AI协同工作,共同创造更大价值。
2. 提示词的重要性
对AI输出质量的决定性作用: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是垃圾。优质提示词能引导AI准确把握需求,避免无用信息输出,提升工作效率。
提升AI创新创造能力:高阶提示词可引导AI进行创新创造,突破常规思维。如要求AI设计创意产品,通过特定提示词激发其创新灵感。
提示词促进对AI的理解:通过不断尝试和优化提示词,可了解AI的优势与局限。在提示词优化过程中,可学会与AI协同工作。
二、高质量提示词编写
1. 提示词的常见形式
指令式提示词:直接告诉AI具体要做什么,适用于任务目标明确的情况,如“写一篇关于气候变化的短文”。
问答式提示词:通过提问引导AI思考并回答问题,如“什么是人工智能”,适合获取知识或解答疑问。
填空式提示词:提供句子框架让AI填充内容,如“我最喜欢的动物是( ),因为( )”,有助于获得结构化且有逻辑的回答。
对话式提示词:模拟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对话,进行多轮交流。例如:“我们好,能跟我聊聊今天的天气吗?”这种形式更适合日常沟通场景。
创意生成式提示词:给予AI更大的发挥空间,鼓励其进行创作。例如:“写一首描绘未来世界的诗。”这种形式常用于文学、艺术等创意领域。
思维链提示词:通过逐步推理的方式引导AI分析问题。例如:“让我们一步步来思考这个问题……”这种形式特别适合解决复杂问题,帮助AI理清思路。
2. 关键要素
明确目标:写提示词的第一步是明确目标,目标越清晰、越具体,AI越容易理解意图并给出精准回应。
提供充分的背景信息:给AI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使其理解更深入,输出更贴合需求,需考虑受众特点、产品卖点、行业术语等。
明确输出要求:清楚告诉AI输出内容的类型、格式、字数限制、内容侧重点、风格和语气等,确保输出符合预期。
3. 提升提示词质量的实用技巧
指令清晰化:使用明确动词开头,用分隔符……
阅读全文
2025-04-19 17:23:25
摘要:一、人工智能通识
1. 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与定义
日常生活中的AI应用:
手机语音助手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技术,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如查询信息、设置提醒等。智能家居设备通过语音控制实现家电操作,提升生活便利性。
自动驾驶汽车依靠AI进行环境感知和决策,提高行车安全。金融领域中,机器人投资顾问运用AI分析数据,提供个性化资产管理建议。
专业领域的AI应用
医院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辅助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制造业借助AI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
监控摄像头结合AI技术实现行为监测和犯罪预测,提升社会安全水平。
这些应用展示了AI在不同领域的强大潜力和广泛价值。
人工智能的定义与本质
约翰·麦卡锡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实现目标的计算能力”,强调其目标导向性。但目前的AI技术本质上是一种高级统计工具,仅在特定任务上表现出色。
真正的智能涉及意识、情感和创造力,而现有AI缺乏这些特质,只能在预设规则或数据支持下运行,无法像人类一样灵活应对复杂情况。
人工智能的分类
现有的AI大多是“弱人工智能”,只能完成特定任务,如翻译、推荐等。
而“强人工智能”或通用人工智能(AGI)是未来目标,能处理任何任务,目前仍遥不可及。
例如,扫地机器人和聊天机器人虽表现出一定智能,但不具备真正的智能。目前的AI产品和服务只是AGI研发过程中的副产品。
2.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浪潮:规则驱动
1950s- 1980s,达特茅斯会议提出人工智能概念,开启第一次浪潮。基于逻辑和符号推理,依赖人工编写规则,如早期的专家系统。
这种方式在某些领域取得成就,但局限性明显,难以处理自然语言的歧义性和图像识别的复杂性,且成本高昂、可扩展性差,导致人工智能进入寒冬。
第二次浪潮:统计学习
1990s- 2010s,计算机硬件性能提升和互联网出现推动第二次浪潮。统计学习引入概率和统计方法,让计算机从数据中自动学习模式。
垃圾邮件过滤、语音识别和推荐系统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但依赖人工特征工程,对于复杂任务和场景的处理能力有限,发展仍受限。
第三次浪潮:深度学习
21世纪10年代,深度学习和互联网兴起推动第三次浪潮。深度学习实现端到端学习,自动提取数据特征,取得重大突破,如AlphaGo战胜李世石、ChatGPT引发热潮。
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超越人……
阅读全文
2025-04-12 23:21:56
摘要:一、实现DOM操作API
1. 构建环境
创建runtime-dom目录,存放dom操作api
创建runtime-core目录,存放允许时虚拟dom操作核心代码
在两个目录中分别构建环境
/packages/runtime-dom/package.json
{
name: @vue/runtime-dom,
module: dist/runtime-dom.esm-bundler.js,
unpkg: dist/runtime-dom.global.js,
buildOptions: {
name: VueRuntimeDOM,
formats: [
esm-bundler,
cjs,
global
]
}
}
/packages/runtime-core/package.json
{
name: @vue/runtime-core,
module: dist/runtime-core.esm-bundler.js,
unpkg: dist/runtime-core.global.js,
buildOptions: {
name: VueRuntimeCore,
formats: [
esm-bundler,
cjs,
global
]
}
}
2. 定义操作API
/packages/runtime-dom/src/nodeOps.ts
// dom操作 vue虚拟dom, 通过数据对象在内存中对比差异, 找到最小的改动点,使用dom操作完成更新。
// 原生dom操作api
export const nodeOps = {
// 插入, 追加
insert: (child, parent, anchor = null) = {
parent.insertBefore(child, anchor); // parent.appendChild(child)
},
// 删除子节点
remove: child = {
const parent = child.parentNode;
if (paren……
阅读全文
2025-04-05 18:21:43
摘要:Vue3响应式的实现跟Vue2最大的不同点是Vue3中的响应式是个独立模块,可以单独拿出来使用。
不仅仅响应式是模块化的,Vue3的设计理念也是基于模块化来设计的。而要使用Vue2的响应式,就必须加载整个Vue2的库。
一、rollup环境搭建
我们使用Vue3搭建上面的时候,经常会用到Vite,而Vite实际上是基于rollup实现的。
Rollup 是一个 JavaScript 模块打包工具,它可以将多个 JavaScript 文件(模块)打包成一个或多个优化后的文件。与 Webpack 类似,但 Rollup 更专注于 ES6 模块的打包,通常用于库/框架的开发。
除了rollup外,esbuild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前端构建工具。
rollup
类库打包工具, 专注于模块的tree-shaking, 尽量减少模块打包的大小。
拥有庞大的插件生态系统,如代码拆分,语法转换等
常用于构建library, 特别是专注于es6模块
前端工程打包,一般使用webpack
esbuild
主要特点速度很快,用go编写,可以并行处理。
对ast语法树操作能力不太强, 老项目升级用esbuild
开发使用esbuild构建编译,生产打包使用成熟的rollup
接下来我们使用先使用rollup搭建一个本地环境
环境搭建
新建一个vue3的文件夹,然后安装rollup
yarn add rollup --dev
目录搭建
--packages # 因为Vue3是基于模块化来设计的,我们设计包文件的时候也分开构建,所以packages目录下都有会自己的项目文件
--reactivity # 响应式实现包
--dist
--node_modules
--src
index.ts
package.json
pnpm-lock.yaml
--shared # 公共库
--dist
--src
index.ts
package.json
--scripts
build.js
dev.js
.npmrc
package.json
pnpm-lock.yaml
rollup.config.js
tsconfig.json
基本配置
rollup.config.js
i……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