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春秋》贾志刚开篇
2018-05-06 13:41:03如果有人问你,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代最不可缺失?如果只能留下一个,应该留下哪一个?
或许很多人会说北击匈奴的大汉、八方来朝兼容并蓄的盛唐、是第一次统一中国的强秦、或是被冠以富庶繁荣达中国历史巅峰的大宋……
有一段历史总容易被人忽视——春秋。但它恰恰是那个最不可或缺的。因为它:
足够有戏、有料:晋楚争霸、秦晋联姻;齐桓公为何没报“一箭之仇”?范蠡何以功成身退?伍子胥、勾践、西施又怎样登上历史舞台……实在是有太多精彩故事了!
足够有文化:中国人日常说的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大部分都是这个时期出现的。
足够有影响:影响中国历史文化,甚至影响整个东亚的孔子及儒家文化诞生于春秋时期。可以说春秋时代孕育着中华文明思想根源。
不过,每个人似乎都能谈一点春秋故事,但又不那么熟悉。论IP的话,更不如“三国”、“西游记”那样流行。原因在于:
1 文言门槛:文言不过关,原文看不懂。
2 碎片阅读:对历史脉络并不熟悉,未能欣赏历史全貌。
3 历史复杂:春秋时期出场人物众多,人物关系纷杂。
4 通俗滞后:缺少优秀的通俗文学整理,影视化成本高,难度大。
贾志刚的《说春秋》系列,前后一共七册
四大亮点:
第一:现代人视角——带你无距离看懂春秋
比如在谈到宋襄公指挥泓水之战时,宁可遵循仁义而败而不愿破坏仁义而胜时,作者没有仅就历史谈历史,而是用现代话语做类比帮助理解,称这种行为犹如“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第二:详实的内容——让你完整了解真实的春秋
作者是建立在《诗经》、《左传》、《史记》等信史文献基础上,而抛弃了《东周列国志》的杜撰和演义,对平王东迁至三家分晋的三百多年春秋史进行了重新梳理。
第三:细节的挖掘——帮你解读春秋
细节是魔鬼,作者力图从历史深处找出被人有意无意埋没的玄机和真相,让剧情有理可寻。例如城濮之战中,在描绘陈蔡联军溃散时,作者专门为读者解读《左传》中使用的词“奔”,称“一个奔字,无比传神,就是没命一般逃跑,根本不回头”,用一个字定格了这场跨时代意义战争的胜败。
第四:小说家的才华——让你畅读春秋
这系列书不是教条式的讲正史,但又绝不是戏说。文字间的搞笑和幽默十分引人入胜。同样是城濮之战,描述晋军统帅先轸吐槽楚军右路陈蔡联军是“该上山头当拉拉队”,称晋军披着虎皮的马“忽悠不了人”却“可以忽悠马”。
春秋,为什么叫春秋?
这是因为当初孔子根据鲁国的史书编修了这段时间的历史,这部史书名为春秋,所以后人就把这个时期成为春秋。
那这个时期是什么时期呢?其实说白了就是东周的上半段,差不多300年的历史吧。当然孔子所遍的春秋实际上没有这么长。
孔子为什么把这个时期叫春秋呢?因为春华秋实,春秋是两个美好的季节,也是两个丰富多彩,充满了变化和希望的季节。对于中国的历史来说,这一段历史完全配得上春秋这个名称。
春秋,一段多么令人向往的岁月,春秋贡献了我们一大半的姓氏,张、王、李、刘、杨、陈、吴、赵、周、黄。
春秋也贡献了中国文化里一半以上的成语。没有春秋,我们很难想象今天我们的语言会是多么的贫瘠。直到现在,我们有的人喜欢引用论语,有点人喜欢引用诗经,有的人喜欢引用道德经。
当然,春秋也为我们贡献了节日,比如清明节,端午节等等。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美食,还留下了每年的假期。
曾经有人说过,或者总是有人说着,春秋是中华文明的爆发期,这是毫无疑问,毫无争议的。说到中华文明,我们就要说到老子、孔子、孙子,就要说到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这些牛了几千年的经典,至今还在国际舞台上。
内容简介:
齐楚崛起
岐山地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平王迁都洛邑,春秋大幕就此拉开……
齐国乃姜太公封地,因俗简礼,迅速强大,其后在“管跑跑”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九合诸侯”,先成霸业;楚国在南方日渐强大,裹胁周边小国成立“南联盟”,欲在周王朝搞“一国两制”。齐、楚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国家,最终要正面接触……
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在大国角力之下,是无数奇谲诡丽的历史故事,大义、私欲、智慧、权谋……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大戏开始上演了。
秦晋恩怨
齐楚争雄,桓公野心高涨,楚王枕戈待旦,南北战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晋室血雨腥风,勾心斗角,摇摇欲坠;大秦崛起边陲,倾慕中原,与晋联姻,道不清恩恩怨怨……
公子重耳十九载颠沛流离,幸得非凡团队忠心不贰,走南闯北,忍辱负重,终至王者归来……
晋楚争雄
晋国和楚国,两个超级大国,互为对手,却又互相敬重,甚至互相依存。
三次晋楚大战,三次经典战例;两个霸主(晋文公、楚庄王)横空出世,一个战神(先轸)彪炳千秋。没有晋楚争霸,就没有春秋战国的精彩。而在超级大国内部,权力斗争也超级激烈……
外有战争,内有斗争,这就是晋楚争雄的精彩所在。
天下大乱
外患不断、内斗不止,晋楚雄霸之势渐成强弩之末,且看客居洛邑的一位英雄少年如何扭转乾坤、重振霸业。
大国要争霸,小国也要生存。春秋争霸之道固然精彩纷呈,求存之路也充满智慧和趣味。
齐、鲁、宋、卫、郑,各怀心思,奇谋叠出;在天下大乱之形势中,忠良义士、贪人败类悉数登场。
吴越兴亡
齐国崔、庆两大家族斗法,晋国、楚国亦走不出腐败和内耗的漩涡,在老牌大国碌碌无为的时候,南方蛮夷之国登上了历史舞台。
吴国和越国,春秋时代东南部的两个蛮夷国家,短时间内崛起,但是很快消亡。这两个国家的崛起,就是仇恨发酵的结果;当仇恨远去,泡沫随之破裂,一切归于寂静。
在这段血色历史中,两个着名的复仇人物先后登场。伍子胥,勾践,一个负家仇,一个怀国恨,他们的坚忍不拔和忍辱负重令人叹为观止,他们报仇的过程成为流传千年的传奇。
圣贤本色
自商末“清圣”伯夷、叔齐始,到春秋俨然成为一个盛产圣贤的时代。
“和圣”柳下惠、“盗圣”展雄、“情圣”巫臣、“乐圣”师旷、“宇宙圣人”老子一一亮相;为国保家的杨姓祖先晋国贤臣叔向、保家为国的郑国大改革家子产、“史上最牛钉子户”齐相晏婴、看穿世事的音乐天才吴姓始祖王子季札、少年天才飘然成仙的王姓始祖王子晋纷纷登场。
战火烽烟、尔虞我诈、诗礼唱和之中,看他们怎样说、怎样做、怎样活……
那时候没有皇帝,没有三跪九叩和山呼万岁,没有奴才主子,大家平起平坐;那时候,没有文字狱,有百家争鸣,有思考的权利。
那时候,有外族入侵。但是,谁入侵,谁就被消灭,最终成为我们的一个部分。
那时候,有灾难,有战争,有道义,有不道义,有人性,有非人性,有尔虞我诈,然后,有思想的爆发,有霸主的出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在那个时候爆炸性发展,空前绝后。
春秋是一个变法的时代,改革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从春秋到战国,变法之声不绝于耳,与时俱进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我们不是热衷于国学吗?
什么是国学?两个字:春秋。
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历史中并行的两条主线,前者是人文和政治的,后者是哲学和宗教的,儒家的奠基者孔子和道家的祖师爷老子都来自春秋时期,那个年代产生伟大的思想。《论语》和《道德经》像两颗太阳悬挂在空中,让我们只能仰视而无法企及。
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管仲来自春秋,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孙子来自春秋。
春秋之后的几千年里,我们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重量级的伟大人物,我们始终在春秋祖先们的成就之内徘徊,再也走不出去,不知是祖先们太伟大,还是他们的后人太不争气。
但是有一点无可争议,没有春秋,我们根本谈不上国学。
你一定知道自己姓什么,但是,你未必知道自己的姓是怎样的来历。翻查百家姓,你会惊诧地发现,我们绝大多数的姓氏来自春秋。看春秋的历史,也就是在看自己家族的历史,看自己姓氏的光荣或者磨难。
数典忘祖,这是来自春秋的成语,不过用在现代人的身上更恰如其分。
说到成语,春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成语典故,尔虞我诈、卧薪尝胆、唇亡齿寒等等等等,我们经常在使用,我们不应该知道它们的出处吗?
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孔子修春秋,真不知道我们今天的文章该怎样写。
事实上,春秋以及随后的战国给我们留下的遗产绝不仅仅是思想上的和人文上的,那份遗产之丰富,足以令全世界嫉妒我们。
《孙子兵法》至今是全世界军校的必读课本,《道德经》则是西方哲人们的膜拜读本。
我们的管仲以一套系统得惊人的治国方案将齐国带上了霸主地位,早期的内阁制、福利社会、减免农业税、控制通货膨胀、鼓励商业、盐铁专卖,这些,都是管仲带给全世界的启示,甚至,全世界公立妓院的鼻祖也是管仲。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伟大全能政治家是一个逃兵,是名副其实的“管跑跑”。可是,这无损于他的伟大。
孔子说过:没有管仲,我们就该披散头发,裸露膀子,做野蛮人的奴隶了。
有人评说:中国之所以衰落,就是因为尊孔子而不是尊管子。
不要以为几千年前的故事于今已经毫无用处,恰恰相反,中国人的智慧集中地反映在了春秋而不是之后的几千年。
春秋是中国古代政治家和军事家们的必修课程,但是请注意,春秋中有大义、有智慧,也有奸诈,要看你从中看什么。看了春秋,往往好人更好,坏人更坏,而聪明人更聪明。三国时期的关羽、诸葛亮和曹操都是春秋的粉丝,结果关羽看到的是春秋大义,于是有了义薄云天的关二爷;诸葛亮看到的是管仲、先轸们的智慧,于是有了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曹操看到的是奸诈和权术,于是有了天下奸雄曹孟德。
春秋时期与当今的世界极度相似,有小国,有大国,有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怎样生存,怎样有尊严地生存,在那时候就是一门学问。
落后就要挨打,毛主席说。毛主席就是一个春秋粉丝。
作为一个小国,如何在夹缝中生存?作为一个大国,如何生存得有尊严?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凭借什么称霸世界?有了子产,郑国赢得两个超级大国的;没有子产,郑国很快灭亡。几千年前,晋国拖垮了楚国;几千年后,美国拖垮了苏联。
那么,在当今的世界版图上,中国该怎样定位自己,该怎样应对世界形势,这恰恰需要春秋的智慧。
从郑庄公的忍到越王勾践的忍,你可以发现中华民族的忍耐力是多么的可贵;从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到范蠡帮助越国灭吴,你能看到祖先们的治国之术;从孙子兵法到商鞅变法,你又能看到国家富强的不同路径。
春秋时期,尔虞我诈的国家关系与如今的国际形势如此的接近,弱肉强食的诸侯吞并充满了无耻和暴力,秦晋之好背后的背信弃义,晋楚争霸决战中原时恢宏的战争场面绝不亚于此后的任何一场战争,名目繁多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国两制”、“南联盟”等等都在那个时候出现。
当然,还有自相残杀的郑国四兄弟、养鹤的卫懿公、乱伦的齐襄公、愚蠢的仁义道德者宋襄公、野心家庆父等等反面人物,各型各色的人和事充斥着那个无限精彩的历史舞台。
春秋五霸,谁是真正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仁义、诚信、武力,什么是称霸天下的第一要素?春秋会告诉你。
春秋,世界历史上最精彩的一幕大戏。
附:春秋出世的祖师奶和祖师爷(一)
选秀祖师爷:周幽王
扮酷祖师奶:褒姒
洗脚祖师爷:祭足
忍者祖师爷:郑庄公
妓女祖师爷:管仲
盐贩子祖师爷:管仲
职业教育祖师爷:管仲
厨师祖师爷:易牙
饭馆祖师爷:鲍叔牙
侠客祖师爷:曹沫
暗箭伤人祖师爷:公孙子都
贪官祖师爷:申侯
文山会海祖师爷:齐桓公
一国两制祖师爷:斗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