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2 22:29:00
摘要:娱乐至死。作为一本书的标题很多人都应该听过、看过;作为一个热门短语,它代表了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反思与警醒。但这一次,我想跟各位聊的是一种不是思想层面的,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娱乐至死。
一、最值钱的东西是注意力
咱们这个时代,什么最值钱呢?大家在APP里应该也听了不少其他老师的金融课、投资课、理财课。今天我给大家说个不一样的。我们今天最值钱的东西,三个字,注意力。
说它值钱,一方面是对与我们现在的消费来说,注意力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古时候的商人看黄历,为的是求个吉利。今天的商人看黄历,是想看还有哪天能变成购物节。商家相信我们有钱,为了提醒我们花出来,用各种概念情景锁住我们的注意力,紧随其后的各种理财手段帮助我们完成消费。最后通过社交媒体,我们的消费又为我们带来了注意力,并驱动我们的下一次消费。在这整个这个过程之中,所有人都在细心地照顾着你的注意力,同时,所有人也都得到了他该有的那一份。
另一个方面,各位你们知道自己的注意力,养活了多少人么?数以万计的互联网公司、娱乐公司、影视公司,还有像我这样的自媒体们,我们可都指着各位的注意力活着呢。你们的一个动作、一次点击、一份票房、一个点赞,我们都得费尽心机地争取,所谓流量都是哪儿来的?不就是你们的注意力么。我记得刚做自媒体的时候,50块钱一万粉丝,现在50块钱买100个都够呛了。
通过这两个小点,想跟大家聊的是,注意力这东西,在这个时代,就是一直在升值。在未来,注意力也许会超过财富成为我们最珍贵的资源。所以,我们有必要用保值的心态在有限时间里好好配置我们的注意力,而不是在无限的时间里任由注意力贬值,用毫无价值换取毫无价值,换句话说,选择娱乐至死。
二、从阐释到幻象,重返洞穴
想想我们的先民时代,巫师、祭祀、法师,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尝试与上苍接触,并且把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幻象带到人群中来,这些幻象狂乱且无序,人们害怕幻象世界的样子,只能躲进洞穴瑟瑟发抖,提心吊胆。后来文字出现了,人们通过它记录世界,狂乱的幻象被文字的阐释取代,它给人类带来了理性和走出洞穴的勇气,因此才有了现代文明。
《娱乐至死》这本书的作者尼尔波兹曼正是站在这样的角度,对电视时代的到来充满了担忧。他说:我相信电视创造出来的认识论不仅劣于以铅字为基础的认识论,而且是危险和荒诞的。为什么?因为电视再次创造了幻象。
这其中不必举其他例子,大家想想广告就……
阅读全文
2023-06-18 23:28:53
摘要:一、巴菲特的时间的玫瑰
无论你是不是财经界的人,你一定听说过巴菲特,知道他有一句名言,叫在贪婪时恐惧,在恐惧时贪婪。
在全球的富豪榜里,排在前十几、二十位的人,很多都是做产业的,比如说做互联网的、做能源的、做电信的、做房地产的,甚至做媒体的。唯一做投资的只有一个人,就是沃伦巴菲特。
他的企业叫伯克希尔哈撒韦,这家企业创办于1956年。从1965年到2018年,这家公司的股票每年的复合增长率是18.7%。
你可能说每年增长18.7%好像也不是一件特别牛逼的事,我们公司也涨18.7%。
但是,你能不能够连续20年复合增长20%以上,你能不能连续40年复合增长10%以上?
在全世界数以千万计的企业中,在过去的50年里面每年保持18%的复合增长,只有一家企业,就是巴菲特的这家哈撒韦公司。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人类的第八大奇迹。不但在经济学上,在人类的成长历史上,复利都是一个巨大的、具有诱惑力的、爆炸性的一个数据。
巴菲特曾经说人生像什么呢?像滚雪球。他写过一本自传,叫《滚雪球》,说什么呢?我们先要找到一个雪道,这个雪道最好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它要足够长;第二个特点,雪道上面的雪要足够多。
所以,你如果能够找准那一条雪道,静下心来,然后一点一点地滚自己的雪球,迟早有一天你这个雪球会滚得非常非常大。
无论是某一个公司里面做财务的,或者是做科技研究的,还是做其他工作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能够找到那条既长、雪又厚的雪道,然后用时间、用我们的努力慢慢地滚我们人生的那个雪球。
巴菲特说这个叫时间的玫瑰。时间对每个人来讲都很公平,但是如果你在一个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办法,然后有足够长的时间和空间的话,那么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可以像时间的玫瑰一样绽放。
二、做了85年生意的巴菲特
巴菲特出生在1930年,是在美国中部的一个很小的城市,叫奥马哈。他的人生就在这个小镇里面度过。他不经常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几乎不参加任何的论坛、公开活动等。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是过去几十年里面巴菲特每年写给股东的那些信。这就是他对当时的全球经济情况、公司情况的一些理解。
另外,每年5月份的时候,他会在奥马哈举办一场见面会。他和他的搭档查理芒格两个人都已经八九十岁了,然后坐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讲3~4个小时。
全世界每年会有几万人去,你只要拥有一股哈撒韦的股票,那么……
阅读全文
2023-05-28 15:36:31
摘要:在亚洲地区,日本是一个特别神奇的国家。它是一个岛国,常年有地震,所以这个国家形成了一种国民性格:崇尚极简主义,对资源非常珍惜。
另外,因为地震频发,所以他们觉得人的生命就跟他们的国花樱花一样,瞬间开放,瞬间凋落,所以人生非常短暂,要追求极致性。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个国家叫打不死的小强的话,那么大概指的就是日本。
一、日本经济崛起时期的经营四圣
大家知道,二战以后,日本整个经济陷入萧条,但是仅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日本经济就迅速地崛起了。
1964年,东京奥运会;1980年,日本的汽车销量超过美国,一直到1990年。所以,从1960年代的中期到1990年代,日本经济崛起的背后,本质上是一群日本企业家精神的迸发和绽放。
日本人把这个时期最杰出的四位企业家合在一起,叫经营四圣。
这四个人是谁?一个叫松下幸之助,他创办了松下公司;第二叫盛田昭夫,他创办了索尼;第三个叫本田宗一郎,他创办了本田;第四个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稻盛和夫。
这四个人在企业家的能力上是各有特长的。
松下是管理松下式的管理、自来水哲学对生产线的精细化的雕琢,是全世界非常著名的。
盛田昭夫所带领的索尼是以战略取胜。
索尼做了一个很小的产品叫walkman,就是随身听。然后它慢慢做收音机,慢慢做电视机,慢慢做冰箱,慢慢做全家电。索尼的产品战略和全球化战略,在那一代日本企业中是最为突出的。
本田的本田宗一郎非常热爱汽车,他一生都关注在产品的打造上。
所以松下以管理特长,盛田昭夫以战略特长,本田宗一郎以产品特长。
那稻盛和夫他最特长的部分是什么呢?叫企业文化。
他是以企业文化的独创性独步亚洲的企业界的,他的这本《活法》就体现了稻盛和夫全部的企业哲学。
二、稻盛和夫的企业哲学
稻盛和夫出生在1932年,他出生在一个很偏的岛,叫鹿儿岛。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化学材料的小作坊公司。
他说,他去的时候,这家公司有十来个员工,去了一个月以后,剩下一半人,又过了一个月,又剩下一半人。因为公司业绩不好,濒临倒闭,所以有一天他卷了个铺盖去上班。老板坐在门口愁眉苦脸的,看到稻盛和夫来了,手上还拿了个铺盖,老板想,这家伙肯定是要离职了。
没有想到稻盛和夫跟他说:从明天开始,我就住在我们工厂里了。所以那个老板非常非常地感动。
稻盛和夫身上体现了那一代日本人锲而不舍的拼命精神。在他的《活法》里……
阅读全文
2023-04-22 20:35:45
摘要: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做商业或者不从事商业的同学,大概都知道这个地球上曾经有一个人行走过,他的名字叫乔布斯。
如果用100年、200年来衡量人类文明断代的话,那么在这个时间中就会有若干个人,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产品代表了这个阶段人类最高和最独特的存在方式和文明形态。
在过去的100年里,乔布斯应该是可以被列入这一类杰出人类的。他这样的性格和思考方式、行为动态,与他所在的这个时代、国家、技术和文明形成了一种很好的融洽,出现了一种独特的存在方式。
所以他既是一个独特的个人,同时也是这个时代所产生的一朵奇葩。
一、复杂的人生经历塑造乔布斯的独特性格
乔布斯出生在1955年,他和比尔盖茨是同龄人,比马云大了大概10岁,比任正非小了10岁,他去世在2011年。
乔布斯只活了56岁,离开我们已经有9年的时间了。所以一个这样的天才在56岁就去世了,真是一件很让人感慨的事情,好像一颗彗星一样,他来到这个地球度过了非常短暂的人生,他来这里仅仅是为了改变世界。
乔布斯出生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悲惨的故事:他生下来一个礼拜就被他的父母送给了他的养父母,所以他是一个被遗弃的婴儿。
艾萨克森在书里说,乔布斯终其一生,只跟他的父亲握过一次手。乔布斯终生不肯原谅他的父母,他对他的传记作者说:我对于我的父母来讲,就是一个精子库和一个卵子库里面取了一颗精子和一颗卵子,他们跟我没有任何关系。
而他生重病以后,他的父亲曾经几次写邮件给他,想了解他身体的状况,他给他父亲回的邮件只有两个字谢谢。
他的一生因为被遗弃,造成了什么呢?他说,我就会变成一个非常独立的人,但是独立的背后就可能产生一种非常偏执的性格。
乔布斯有一件事情跟他父亲做的非常像:他在20多岁的时候也跟一个女孩子生了一个女儿,但是他遗弃了这个亲生的女儿,甚至到女儿慢慢长大以后,他已经成为一个亿万富翁了,但是他仍然不肯支付女儿的抚养费。
女儿和她的母亲因此把他告到了法庭上。通过亲子鉴定,法院勒令乔布斯每个月要给他这个亲生女儿400美元,他还非常不情愿。
艾萨克森在写《乔布斯传》的时候去访问了他的女儿,他女儿说:成功把乔布斯变成了一个魔鬼,而我就是他残忍的对象。
乔布斯读到大学一年级以后,因为家庭的原因辍学了,然后他专门去了一趟印度,那一次对他的人生影响非常大。
他觉得东方文明所产生的这种抑郁感和差别感,对他们这一代二战以后成……
阅读全文
2023-03-19 12:24:56
摘要: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产业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的压力。
当时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是整个产业老化,面临着转型升级;第二是日本经济崛起,在电子消费品产业对美国公司构成了全战线的冲击。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美国公司就跟今天中国的很多公司一样,岌岌可危,越大的公司面临越大的困难。
在那个时间点产生了三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有三个优秀的企业家把三家巨无霸型的企业拉出了泥潭,摆脱了危机,同时他们写了三本超级畅销书:
一个就是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和他写的《杰克韦尔奇自传》;
第二是英特尔的安迪格鲁夫和他写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第三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案例和这本书IBM的郭士纳和他写的《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一、IBM改革的背景:陷入发展泥潭
IBM是美国一家非常伟大的企业,它的创始人叫托马斯沃森,他是个销售员。
1940年代的时候(1937年),托马斯沃森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个哈佛大学的教授。这个教授跟沃森说:我在做一个研究,我想研制一台具有更快速度的运算器。
其实沃森也不是很听得懂,但是他说:这件事挺好的。
那个教授说:我现在别的都不缺,就缺钱。
沃森说:那我可以资助你。
沃森在后来的几年里就拿出了50万美元,支持这个哈佛大学的教授进行研发。
这个博士叫作艾肯博士,艾肯博士研发出了计算机,然后他就委托给IBM来生产,IBM最后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所以在全球计算机史上,那个从来不懂IT的销售员托马斯沃森,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1940年代以后,IBM就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继而成为了全球第五大的工业企业。
但是到了1980年代以后,IBM就陷入到了一个增长的泥潭中。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了计算机行业,开始生产计算机,然后因为IBM是这个行业的发明者,所以它拥有了这个行业很多的核心技术,它自我内在形成了一种技术闭环。
它当年的生存状态非常像现在的苹果这个世界上的智能手机只有两种:一种叫苹果,一种叫其他的手机。
当年的计算机主机市场也是一样,主要的叫IBM,其他的叫其他计算机公司。因为这些计算机公司很小,所以它们的技术就互相开放,形成了一种更为开放的技术的生态,叫兼容机市场。
在兼容机市场中相继出现了一些很大的企业,比如说惠普、康柏、苹果等等。
这些公司慢慢地开始侵蚀IBM的……
阅读全文
2023-02-28 14:04:27
摘要:一、什么是偏执狂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句话代表着一个人从事商业所需要具备的某一种精神或者性格特质。
偏执这个词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特别褒义的词,最多算是中性。一个人如果具有一种偏执型的性格,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干一件事情会特别执着,甚至他会不太听别人的警告等等。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一些偏执狂,你未必会喜欢他,但是他却是那些有可能会干成事情的人。
比如说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叫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一个非常漂亮的女生,很有才华,居然嫁给了一个人,或者找了个男朋友,那个男朋友让你看上去觉得:他还不如我。
但你仔细再想一想,为什么你不是那一坨牛粪呢?鲜花为什么会插在牛粪上呢?那说明什么?说明这个牛粪在追求这朵鲜花的时候,他肯定干了很多事。这些事你没有想到去干,或者说你不屑于去干,结果你没有获得那朵鲜花,反倒是这坨牛粪获得了这朵鲜花。
所以这个牛粪一定是一个你未必喜欢的,但是比你获得了更多成就的那个偏执狂。
二、英特尔的三驾马车
写这本书的那个人叫安迪格鲁夫。安迪格鲁夫出生在1936年,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份,后来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他是一个犹太人,他在20岁的时候以难民的身份来到了美国,然后他在美国读大学,毕业以后在硅谷创业。
在1968年的时候,他和另外两个人,一个叫罗伯特诺伊斯,一个叫戈登摩尔,一起创办了英特尔这家公司,他们被称为英特尔的三驾马车。
在很长时间里面,跟诺伊斯和戈登摩尔相比,安迪格鲁夫并不是一个特别出名的人,或者说,他是一个站在诺伊斯和摩尔后面的管理者。
诺伊斯是谁呢?计算机里面最核心的那个部分叫集成电路,诺伊斯是集成电路的联合发明人之一,所以他在全球的计算机史上是一个巅峰式的存在,一个创世纪般的人物。
可能更多人知道戈登摩尔,因为他发明过一个定律叫摩尔定律在一块集成电路板上,如果价格不变的话,那么这个集成电路板上所有的元器件在18个月时间里面,它的性能会提高一倍。
摩尔定律在20多年时间里面被认为不断在生效,它也意味着计算机行业跟之前所有的产业相比,它具有更大的迭代性。
所以英特尔的这两个创始人非常厉害。
三、英特尔公司的传奇与危机
这家公司在1968年创业。
1970年,它们发明了全世界第一款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它迅速被全世界所有的计算机整机公司所采用,所以它很快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零件生产公司,成为了……
阅读全文
2023-02-04 12:26:12
摘要:杰克韦尔奇,他活着的时候被认为是全球第一CEO,是美国工业时代最后的传奇,他管理的那家公司叫美国通用电气,曾经是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工业企业。而这种荣誉的获得跟杰克韦尔奇的经营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他在自传中所体现出来的很多管理思想,对产业、对人才、对局势的一些理解和判断,成为了后世所有做企业,特别是做大型企业的管理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财富。
一、杰克韦尔奇与通用电气
可以说,韦尔奇的职业生涯是非常经典的一个美国企业家的一生。
他在25岁博士毕业以后就以助理工程师的身份进入了通用电气。他在这家企业里面一级一级地晋级,在不同的部门转岗做管理者,后来成为了这家公司的CEO,然后在这个位置上干了20年,退休。所以他最重要的40年人生就贡献给了这家美国通用公司。
而美国通用又可以说是美国工业史上一个非常经典的标本。如果我们要研究美国公司,说,找一家百年企业来看美国怎么由一个二流的新大陆的国家,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那么美国通用是最经典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替代的一个标本。
它的创始人,我们每个同学在读小学的时候就知道,他叫爱迪生。他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发明家,他一生发明了2000多个产品,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东西就是电灯泡。
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后,在1878年的时候,他创立了一家公司叫爱迪生电灯公司。那家公司后来因为一系列的并购性行为,就改了一个新的名字,叫通用电气。
二、恐龙公司面临的变革危机
韦尔奇成为这家公司的掌舵人的时候,GE(美国通用电气)拥有怎么样的企业规模呢?它是一个庞大的跨国型企业,拥有300多家工厂、40万员工,所以是特别巨大的一个企业联合体。
它最早是做灯泡的,后来开始做冰箱、做空调、做洗衣机、做飞机零部件、做航天飞船上的各种配件甚至它还投资了一家电影公司,所以它可以说是在制造业领域无所不包的一个巨型企业。
这是我们在海平面冰山上面看到的那个部分跨了几十个行业的那个巨型企业,那冰山下面是什么呢?
两件事情正在发生:
第一件事情,日本工业开始崛起。
日本在电子消费品、文化产业领域里对美国构成了全面冲击。1970年代到1990年代,日本和美国在制造业全面对决,所以在那个时候,美国通用所涉足的每一个领域都面临着日本公司的冲击。
第二件事情,因为有几百家企业,所以这家企业就像恐龙一样庞大。美国通用有130个副总裁,上百家公司,涉及到很多行业……
阅读全文
2023-01-15 14:08:38
摘要:定位被认为是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对营销产生了最大影响的一个关键词。
一、定位理论的含义和提出
什么叫定位呢?
这种定位概念的提出是在1969年的时候。
当时杰克特劳特他是美国一个很偏远的州的一个广告公司的合伙人,他写了一篇论文叫做《我发现了一种市场营销新的策略叫做定位》。
他说,经历一百多年的商品竞争以后,今天市场领域进入到了第三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叫做产品时代,就是我能够做一个合格的被消费者喜欢的产品,靠产品本身来竞争。
第二,所有人都能够做一个合格的高质量的产品,然后我需要建立自己的形象,建立自己的VI系统,通过建立一个独特的形象来区别于其他的产品,所以进入到了第二时代叫做形象时代。
但是特劳特说,今天每一家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形象,任何一个行业里面,从一瓶饮料到一个电器,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形象。
那么一个消费者,赤橙黄绿青蓝紫,每个都有自己的美,那我选择谁呢?
形象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特劳特说,今天进入到了一个以策略为主的定位时代。
那么定位和之前的形象有什么区别?
就是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消费者心目中我是谁。
二、定位理论的影响
定位这个理论很简单,可能用几十行字就能讲清楚,但是它却在1970年代以后决定性地改变了整个营销界的理念。
在1970年的时候,当时美国营销学的大师也是全球营销学大师,叫做菲利普科特勒。
他在自己的营销学理论中,就把特劳特的定位理论引进到了他的营销理论体系中。
大家知道菲利普科特勒有个非常著名的4P理论,就是所谓的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宣传(Promotion)。
科特勒说在4P理论之前,还有另外一个P就是Position,他认为定位是引导企业营销活动的一种方向。
所以特劳特在提出定位以后,迅速地引起了科特勒的注意。
在1971年的时候,当时美国最著名的广告人叫大卫奥格威,他写过一本书,叫做《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这本书是几乎全世界所有广告人的书桌上的第一本书。
在这本书中,奥格威提出了38种具有营销力的广告策略,其中排在第一的是什么呢?
奥格威说,广告运动的效果更多地取决于对产品的定位,而不是怎样去写广告。
这个观念跟特劳特的观念就非常近。
怎么去写广告?就是从形象的角度,从产品的美学角度去定义这个产品。
那么什么叫做定位?就是从消费者的……
阅读全文
2022-11-30 18:11:16
摘要:一、格拉德威尔从暇步士的爆红中发现了引爆流行
暇步士是美国中部的一家小企业,它创办于1958年,它做了很多年的鞋,但这鞋子从来没有流行过。
但是到了1994年的时候,突然间在全北美最流行的、年轻人最多的曼哈顿东区和苏荷区流行起来了。
甚至到了1996年的时候,暇步士的一款30美金的拉绒羊皮鞋,获得了美国时装设计师委员会颁发的当年度最佳配饰奖。
然后这个暇步士的总裁就拿到了获奖的电报,飞到了纽约,参加颁奖典礼。
当那些时装设计大师把奖颁给他的时候,这个总裁需要发表一段感言,他说什么呢?
他说,我们并没有为赢得这项荣誉作出任何努力,我们是完全被潮流赶上的,并非主动追赶潮流。
我想他讲这段话的时候,下面所有那些卖鞋的总裁都把鞋扔到他脸上,说:你自己没有追赶潮流,但是你这个鞋在全美国最时尚的一个区域里面,两年销售翻了20倍,然后还得了当年度的最佳配饰奖。
你为什么能得这个狗屎运呢?是你的命好?是你的星座好?还是你烧了什么大香呢?
这个新闻发布会上当时有一个美国《纽约客》的专栏作家,叫做格拉德威尔。
他在下面也看了这个场景,他也非常吃惊,所以他研究这件事情,为什么暇步士会突然流行起来。
当他经过几年研究以后,在2002年,他就出版了这本书,叫做《引爆流行》。
二、《引爆流行》的创作背景
这本书为他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在亚马逊的商业畅销书排行榜,这本书连续三年获得第一名,甚至这个叫格拉德威尔的年轻专栏作家,被纽约时报评为影响世界的一百个人之一。
也就是说什么呢?
就是这个叫格拉德威尔的人,他发现了新的流行时尚的一种秘密。
他在自己的书中说,今天世界变了,出现了一种新的流行潮规则,而这个规则跟我们所理解的世界截然不同。
我们所理解的世界原来是怎么样的呢?
是一个企业生产的一个产品,全世界没有人知道。
那怎么办呢?我要开个新闻发布会,我要把我这个行业,我这个区域的电视台、电台、报纸、行业的记者招在一起,告诉大家说,你看,我有一个新的产品。
但是消费者也没办法认知到你这个新的产品,那怎么办?
好,我出另外一笔钱,我要找个人代言。
他可能是个歌星,可能是个影星,可能是个音乐家,可能是个体育明星,然后让他来代言我这个产品。
再接着我再出笔钱,我去投广告,我要去投报纸广告、电台广告、电视台广告。
再接着我还得出笔钱,我要去……
阅读全文
2022-10-30 23:33:01
摘要:一、他发现了德国的隐形冠军们
跟很多管理学图书一样,《隐形冠军》这本书是从一个问题出发的。
在1986年的时候,赫尔曼西蒙有一次在德国接待哈佛商学院的一个教授。
这个教授问了他一个问题,他说,西蒙,德国的经济总量是美国的1/4,但是在全球出口贸易中,德国企业的出口量是排在第一的,那你能告诉我说,是哪些德国企业支撑了那么大的一个出口量吗?
西蒙第一个反应想,应该是那些大企业,比如说奔驰、西门子、博世、大众这些大企业,它们应该是德国出口的一个支柱。
但是有意思的是,他花了一年的时间去研究这个问题,结果发现答案是错误的,真正支撑德国出口制造业的居然是一些小企业。
德国有370万家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占到了德国出口总量的80%。
这个结论让他非常地吃惊,然后他又去研究这些中小企业是谁呢?
他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隐形冠军。
二、 隐形冠军的定义
他对隐形冠军进行了三个定义。
第一,在某一个细分领域中,你在全球处在前三名。
第二点是,你的年营收在10亿马克之内,基本上一马克跟一美元差不多一个比例,也就是说你的营业收入在10亿美金以下。
第三点更重要,就是你不为人所知。
虽然你很赚钱,你在这个行业里面是全球的前三名,但是出了这个行业,几乎没有人知道你,你就是一个路人甲和路人乙。
他从这三个指标来分析,他发现在全球的隐形冠军中,德国公司占到了一半。
他在1980年代算的时候,有1400多家是隐形冠军,他因此写了一本书叫做《隐形冠军》。
赫尔曼西蒙在1980年代出版《隐形冠军》以后,这本书在全球的管理学界引起了很大的一个轰动,特别是影响了一些后发展国家。
这本书在1990年代末被引进到了中国,影响了中国后来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格局。
大家知道,中国是一个全球企业个数最多的国家,我们有2700多万家的企业,90%都是中小企业。
然后我们再来看这些中小企业,哪些企业它能够持续地发展,能够持续地抵抗周期、技术、市场的挑战?很多都是符合了西蒙所谓的隐形冠军这样的特点,就是它在一个细分领域中在全球排在前三位。
第二,它的市场规模并不是很大。
1980年代,西蒙写《隐形冠军》的时候,德国当时隐形冠军的顶轴线是10亿马克。到2018年西蒙修订出版了他的这本《隐形冠军》,他的标准提高到了20亿欧元,也就是最多到160亿人民币左右的一个规模。
第三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