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3 19:51:41
摘要:11、刘炟:汉章帝的三把火
耿恭不会知道,他苦等的援军一直不见踪影,并不是汉朝抛弃他们、不来救援他们了。而是因为大汉帝国发生了变故,无暇顾及他们。这个变故不是小变故,那是因为汉明帝刘庄归西了。
公元75年8月6日,东汉明帝刘庄在东宫前殿驾崩,享年48岁。死前,刘庄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我死后,一定不要为我大兴建寝殿祭庙;第二句是:我死后,可将我的牌位放在阴太后陵寝的便殿中。
刘庄在位虽然不长,但吏治清明,境内安定,加上他多次下诏招抚流民,并兴修水利,因此,史书记载当时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光武帝末年,全国载于户籍的人口为2100多万,至刘庄末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激增至3400多万。刘庄用实际行动,证明他的确对得起他帝号中的明字。刘庄以及随后的章帝在位期间,史上一个很好听的称呼明章之治。这和西汉的文景之治如出一辙。得号如此,也不枉此生了。
刘庄走了,18岁的皇太子刘炟继任为帝,是为东汉肃宗孝章皇帝。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帝登基后,同样离不开三把火,不然怎么坐稳自己的位置呢?且看刘炟这三把火吧!
第一把火,避亲任贤。刘炟的生母虽然是贾贵人,但他即位后,马上将养母马皇后尊称为皇太后。贾贵人位置不动,而且贾家人都不给提拔,很好地避免了裙带亲。
第二把火,大赦天下。这年的10月,刘炟下诏大赦天下,赏赐天下男子爵位(和土地亩数挂钩),每人二级;流亡无户籍想安顿下来好好过日子的每人一级。鳏、寡、孤、独、患绝症、穷得活不下去的,每人发三斛粟。刘炟的赏赐很实惠,也摆在面上,天下人很高兴。
第二把火的目的是:收买人心。
第三把火,培养亲信。人心有了,但这远远不够,要想打好基础好好工作,还得有人。人刘庄倒是留下了几个,如宋均、钟离意都还活得很好,工作很认真,态度也积极。但他们不是有身份有背景的大腕,能干活,但镇不住场子,年轻的皇帝刘炟需要的是能够压住场面的大腕级人物。于是乎,刘炟很快就打造了自己的三人帮集团:赵憙、牟融、第五伦。都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里不妨来简单地介绍一下三人帮集团。
首先来看一号人物赵憙。
赵憙字伯阳,南阳郡宛人,年轻的时候就有个很响当当的绰号信义者。有三件事为证:
第一件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他的堂兄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被当地的土霸王杀害时,赵憙只有十五岁,小小年纪的他写下八个大字:君子报仇,十……
阅读全文
2018-12-22 11:25:14
摘要:1、端平:光武皇后郭圣通
刘秀走了,刘庄接过了权力的交接棒,刚刚三十岁的他终于而立了。为了打造自己的光明时代,刘庄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年号为永平,意思不言而喻:永远平安。
风调雨顺,天下太平,一个刚上任的皇帝有这样的治国思想,可以肯定地说,他一定是个明君。事实证明,刘庄为了打造明字号招牌,果然下足了本钱,经受住了考验。
当年在战乱中被逼婚的刘秀,对郭圣通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感情,再加上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先决条件(郭圣通跟随刘秀在战场上,而此时的阴丽华隐居在老家),郭圣通肚子也很争气,除了为刘秀生下长子刘彊外,还有刘复、刘康、刘延、刘焉,一共五个儿子。当然,阴丽华也不是省油的灯,随后进行了奋起直追,公元28年,就在刘秀征讨彭宠的战役中间,阴丽华在中军帐里,生下了她和刘秀的第一个孩子:汉明帝刘庄。随后阴丽华再接再厉,连生下四个儿子:刘苍、刘荆、刘衡、刘京。
应该说刘秀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感情专一的皇帝。俗话说天子娶九女,诸侯纳三妇,别人当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风流帐里故事多。但刘秀却摇了摇头,说就是郭圣通和阴丽华两个都应付不过来,更别说其他的了。因此,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后宫人数,刘秀更改了西汉以来的宫廷制度,把多达十五级的后宫姬妾制度缩减为五级,除了皇后郭圣通和贵人阴丽华,其他的就是美人、宫人、采女。由于他对后宫的莺莺燕燕没有兴趣,所以后头这三级连俸禄他都没给安排,不但姬妾的人数少,而且她们的寝宫,他也很少光顾。因此,在皇后之争中,如果按儿子数量来PK,郭圣通和阴丽华是5比5平,难分伯仲。两人共生了十个儿子,其中只有许美人凑巧地为他生下了儿子刘英,被封为楚王。这是刘秀唯一一个并非由郭圣通和阴丽华生育的孩子。而且,楚王所得的封国,也是十一个皇子中最差劲儿的。
刘秀共有十一个儿子,五个女儿,刘庄在十一子排行第四。按照古代立长的原则,皇位按理说怎么轮也不轮刘庄,而且还是处在天下太平的时期,这种可能性就更加小了。然而,事情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时候,偏偏在刘庄身上出现了奇迹。
刘秀在后宫最宠爱就是他的母亲阴丽华。虽然因为主动谦让,刘秀最开始是立阴丽华的情敌郭圣通为皇后的,但郭圣通很快就变成了废后。后发制人的阴丽华最终后来居上踩在郭圣通的身上成了新的皇后。
从废后这件事上,刘秀已经向天下人发布了这样一个信息太子刘彊之位岌岌可危。而刘彊也不傻,皇后被废后,他整天茶不思饭不想,想的却是……
阅读全文
2018-12-16 11:47:17
摘要:21、 一姐:阴丽华的谦与让
大汉朝曾经有两位武帝都说了一句让后世羡慕不已的话。
一位是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在很小的时候对表姐陈阿娇以及丈母娘兼姑姑的馆陶公主许诺:若得阿娇为妻,必以金屋贮之。千百年来,多少人羡慕那金屋誓言里的幸福,多少人羡慕那后宫中专宠的陈阿娇,多少人羡慕那两小无猜的一对璧人殊不知,金屋的誓言不过是个真实的谎言,后宫的专宠仅仅十年,完美的璧人变成陈阿娇一个人孤独终老金屋锁住了阿娇的幸福,锁住了阿娇的自由,锁住了阿娇的一生
所以说誓言就是誓言,当没有实际行动作为支撑时,永远当不得真。
还有一位是汉光武帝刘秀,汉光武帝在还是田间种田、他乡求学之际就曾立下宏愿做官当为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这句典故虽然不如若得阿娇为妻,必以金屋贮之那么广为人知,但故事的结局却比它完美出许多许多因为,刘秀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爱的真谛。
历朝历代都对后宫的是是非非讳莫如深。毕竟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不管是老百姓还是皇帝。其实在刘秀的心里,一生中心里只装了四个女人:一个是至亲之人,那是他的亲生母亲樊氏;一个至疚之人,那就是他的二姐刘元;一个是至爱之人,那是他的患难之妻阴丽华;还有一个是至善之人,那是他的后续之妻郭圣通。
鉴于刘秀至亲的母亲和至疚的二姐已仙去,下面我们就来看刘秀一生中至爱的阴丽华和至善的郭圣通两人在后宫的一姐之争。
历来后宫争宠都层出不穷。因为这些国色天香的美人,都想当一姐,然而,一姐的位置只有一个,但争的人却多如牛毛,粥少僧多,在弱肉强食的社会里,要想生存,只有把别人压下去,踩着别人的肩膀才能使自己飞跃。
刘秀的政权刚刚建立,后宫虽然还没有达到水深火热的地步,但此时刘秀却很苦恼,因为他不知道立谁为皇后。
正如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样,通往后宫皇后的道路上同样充满荆棘,充满无数陷阱和变数。一个是至爱,一个是至善,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长处,因此,阴丽华和郭圣通的PK注定精彩纷呈,波澜起伏。
首先,我们来看她们两人的第一轮PK。第一轮PK,两人都是剑未出鞘,拼的却是各自具备的先天优势。
阴丽华的优势:先入为主。
当年去太府求学的刘秀,在路过二姐夫邓晨的家时,邂逅了当时还只有十四五岁的新野绝世美女阴丽华,一见钟情的刘秀当场发出了娶妻当娶阴丽华的爱情宣言。接下来三年的太府生涯,数年的庄稼生活,直到踏上革命的道路,因为事业没有发迹,刘秀只能把自己对阴丽华的……
阅读全文
2018-12-15 16:09:04
摘要:11、归降:三个皇帝成一个
其实,对于邓禹来说,西征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心态问题。他少年成名,被冠以天才、神童等华丽的帽子,参加革命后,他又很得刘秀的器重,在西征前,他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几乎战无不胜,被称为不败将军。然而,西征的道路上,他太想成功了,以至于在患得患失之间,迷失了自我。在受到挫折时,非但没有进行反思,反而是急功近利地冒进,最终导致了完败。
数万士兵出征,回来时只剩下24人,这跟当年项羽走乌江的凄苦有一拼。
邓禹回去后,也自觉无法向刘秀交差,在交不出成绩和战果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把自己被封为大司徒和梁侯的印绶交给了刘秀。并且向刘秀说了三句话:第一句是:我有罪。第二句是:我有负陛下厚爱。第二句是:我辞职。
刘秀接过印绶,马上又把梁侯的印绶还给邓禹,同样也说了三句话:第一句是:你虽然败了,但你以前立过大功。第二句是:收一块印绶发一块印绶,算是对过错的惩罚,对功劳的奖赏。第三句是:我一直看好你,不管现在还是将来。
不久,刘秀又封他为右将军,表明对他的器重。
为了尽快打败赤眉,拿下长安。刘秀决定继续派兵遣将向长安进军。
邓禹和冯异是刘秀的左臂右膀。邓禹败了,刘秀想都不想,大手一挥,该是冯异亮剑的时候了。那么,冯异能不能成功呢?
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为此,冯异率军出征时,刘秀不但亲自相送,而且这一送就是几十里路程,从洛阳一直送到了河南。一路上,刘秀跟他谈了很多,直接教会了冯异两个军事词语。
第一,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解析:长安经过战火的洗礼,现在已是重灾区,他们最怕的是战火,最痛恨的也是战火。西征的过程中,他们如果愿意投降就接受,如果想回老家,就把他们风风光光地送到老家去,总之,让他们真心归降才是硬道理。
第二,上梁不正下梁歪,身正不怕影子斜。解析: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靠的是实力,实力从哪里来,靠的是管理,而管理靠的是制度。军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如此才能得民心,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刘秀的谆谆教诲,冯异激动、感动、悸动,立马向刘秀立了一道军令状:不战屈人,高境界;约法三章,高标准;坚决执行,不打折;不平赤眉,誓不回。
果然,他一路大施恩德,广洒仁义,归顺者如流。大军很快就到达长安城外了。赤眉军布好阵势,在这里恭候他们多时了。
两军在长安城外进行了坚苦卓绝的阵地战,交战数月,十八般武艺用尽,难分伯仲。冯异这时不由发出了:撼天下易,撼赤眉军难的感叹……
阅读全文
2018-12-09 18:58:43
摘要:1、迁都:金蝉脱壳去河北
长安城破,最大的受益者是王宪。因为他手中此时拥有两样东西:王莽的人头和传国玉玺。
王莽被砍成十八块,其中最有价值的当然是头颅,他的头颅砍下的,在自相残杀中,校尉公宾就成了头颅的拥有者。
亲眼目睹大家为争夺这颗血淋淋的头颅你死我活的样子,公宾心里也很害怕,他知道此时手里捧着的是一个价值连城的头颅,但也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引爆。
思来想去,公宾还是把王莽的人头献给了自己的顶头上司王宪。与此同时,传国玉玺也被同时献到了王宪面前,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古人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此时,王宪却是两者都拥有。都说人失落的时候容易感伤,而得意的时候容易忘形。这话一点不假,原本只是小小偏将的王宪一夜之间拥有这至高无上的东西,马上就自封为汉大将军,并且以皇帝自居起来。住王莽的东宫,乘王莽的车马,穿王莽的龙袍,睡王莽的女人。王宪过起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
然而,他不会料到,这样逍遥快活的生活只有三天,三天后,他便赴王莽的后尘去阎王那儿报到了。
九月六日,李松、邓晔、赵萌、申屠建等将领先后率众赶到。以皇帝自居的王宪哪里把他们放在眼里,左一句朕,右一句孤,大有唯他独尊之意。李松等人正恼王宪先入长安城,抢走了功劳,此时借机一起发难,宣布王宪十大恶行,便把王宪送上了断头台。可怜的王宪当真是皇帝宝座死,做鬼也风流。
杀死了王宪,李松等人都不敢再乱造次,很快达成共识:把王莽的人头连同传国玉玺一同派人快马加鞭送到宛城。更始皇帝刘玄手捧传国玉玺亲了又亲,感叹道: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随即刘玄抚摸着王莽的人头,赞叹道:好一颗头颅啊,
可惜啊可惜!如果你不篡位,也能成为像霍光一样千古垂名的人啊。刘玄的感叹刚说完,旁边的宠姬韩夫人就笑着回了一句:王莽要是不这样胡来,陛下怎么能成为天子呢?
这话说到点子上去了,刘玄闻言大笑不已。笑够了,他还觉得不过瘾,便将王莽的人头挂在街头闹市,供百姓唾骂声讨。老百姓也很配合,纷纷拿起石头把王莽的人头当靶子打,更有甚者还把王莽早已腐烂的舌头割下来吃。
此时的刘玄像时来运转一般,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归纳起来有四:一是汉军攻下由新朝太师王匡、国将哀章镇守的洛阳;二是汉军攻下新朝最后把守的扬州城,这也意味着王莽最后一点残余势力也烟消云散了;三是汉军攻下在汝南称帝的刘望;四是以实力派著称的赤眉接受了刘……
阅读全文
2018-12-08 12:54:12
摘要:31、逼宫:刘玄登更始皇帝
其实刘有他得天独厚的优势,归纳起来有三高:
一是威望高。刘早年疏才仗义,广结门客,他宁可自己饿肚子也不让朋友饿肚子,这种豪爽的性格和厚道的处世风格,为他赢得了不少人脉。起义后,因为领兵有方,特别是最后两仗的大捷,使他的名声得到了远播。据说夜里啼哭的小孩,提起他的大名,哭声便会戛然而止。
二是眼光高。虽然他很早以前就想革命了,但他见时机未成熟,并没有马上表态,而是选择了韬光养晦。也正是因为这样,他避免了盲目革命而遭到不必要的挫折和打击。而革命后,他又根据形势的需要,及时和绿林军中的新市军和平林军联合。在遭受挫折时,他又以低姿态去请江下军的支援。避免了革命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从而走出困境。
三是人品高。无论男女老幼,他一视同仁,照顾有加,在行军过程,又奖罚分明,做到了与大家有衣同穿、有饭同吃、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是个人品很好的领袖。
总之,他的三高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因此,他在汉军的名声是最好的,也是最高的,再加上汉室宗亲的关系,他没有理由不成为皇帝的热门人选。
但世上的事并没有这么简单。绿林军将领因为打着心里的小九九,在选立皇帝上,力推的是刘玄。
这个时候的汉军中,绿林军拥有新市军、平林军和下江军三支部队,而宗室子弟只有一支部队,那就是柱天都部队。因此,客观上来说,宗室子弟和绿林军军事力量对比是1∶3,宗室子弟处于明显的劣势。
但绿林军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立刘玄为皇帝,反对的典型代表就是下江军中的头领王常。他被刘秀成功拉下水后,在战场上又见识到了刘的雄才大略,对刘氏兄弟佩服得五体投地,因此,在立新皇帝的关键时刻,他来了个胳膊肘往外拐,反对平庸的刘玄,支持豪气的刘。
这样一来,拥立派便变成了2∶2。看似难分伯仲,可问题还是没有这么简单,王常支持刘。但并不代表下江军都支持刘,相反,除了王常,下江军的其他将领几乎都是清一色支持刘玄。原因很简单:本是同根(绿林)生,相煎别太急。这样一来胜负的天平马上就发生了转变,刘玄优势,刘劣势。
更重要的是,绿林军为了确保立刘玄万无一失,还进行了暗箱操作不用PK了,直接把刘玄推上皇位再说。当然,司法程序免了,但过场还是要的。那厢人家刘正在攻打宛城,他们却躲在舂陵筹备立皇帝的事,眼看万事俱备,只差通报刘了。于是,他们派人去前线催刘回舂陵。第一次接到书信时,刘头摇得像拨浪鼓,语气坚定地回道……
阅读全文
2018-12-02 12:02:49
摘要:21、运筹:决战于千里之外
刘秀回到了老家舂陵,表现出了太学府出来的学生特有的气质,一个字乖。他没有去投简历、去县城拉关系、走后台,以图在县城当个什么公务员之类的,而是在吃了家里人精心为他准备好的接风宴后,从屋角扛起一把锄头就朝屋后的农田地里走。
秀儿,你这是干吗?众人异口同声惊问道。
干活啊。刘秀说完头也不回地走远了。
众人面面相觑,足足一盏茶的时间,沉默无语,良久才听见噼里啪啦之声响此起彼伏,地上跌落眼镜无数。
读了三年的太学,刘家人原本以为刘秀可以鲤鱼跳龙门了,远的不说,找份工作,为家里减减负担也行,然而,他前脚刚回到家,后脚就直奔农田里去了,农活那是庄稼人的事,他一介高才生,如此不诸世道,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那么刘秀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他大哥刘为此专门找他聊过。刘站在田边,静静地看着在地里忙碌的刘秀,心里既惊奇又纳闷,他不明白的是,刘秀为什么能把书生和农民的角色转化得这么快、这么好,宁肯干这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活儿,情愿让风尘刻画他的模样
良久,刘秀抬起头才看见大哥,准备丢下手中的农活,刘忙示意他不要乱动。然后,他突然亮开粗犷的大嗓子就唱起来,歌词大意是:星星还是那颗星星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哟,梁也还是那道梁麻油灯呵还吱吱地响,点得还是那么丁点亮。
哦,哦,只有那篱笆墙影子
刘秀静静地听着,良久,才幽幽地吐出几个字:哥,你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吧。
刘闻言不再唱歌,也不说话,而是开始脱鞋和袜子。
别,哥别下来。刘秀想要阻拦,可哪里来得及,刘已下了田,接着便大干特干起来。任凭刘秀怎么劝说也无济于事。
最后没辙了,刘秀抱着刘泣道:哥,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我只想问你三句话。刘长叹一声道。
哥哥请讲。对于此时的刘秀来说,只要哥不沉默,就是三万句话他也愿意听。
你真的喜欢这庄稼之事?
刘秀点了点头,说道:当农夫,无拘无束,逍遥自在;饮山泉,纯天然之水,健康长寿哦。
你一生的理想和抱负就是这个?
刘秀点了点头,说道:无欲则刚,知足常乐。
你你的愿望就是务点农活啊。刘气得青筋暴鼓,喝道:你根本不配做刘氏子孙。
人各有所志,有些人追逐金钱名利,有些人追求自由,有些人追求心灵的平静,有些人追求人类本能的欲望满足,有些人刘秀定定地看着刘,喃喃地道:我觉得无论人的生活状态怎样,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为自己活的人,一种就是为别人活的人。我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种,却……
阅读全文
2018-12-01 13:35:21
摘要:11、隐忍:刘氏江山我全要
第一次作秀取得圆满的成功后,王莽再接再厉,马上又弄了一个作秀表演。这回还是从动物身上打主意,没有再弄鸡,而是弄了一头牛,不是普通的牛犀牛。
元始二年(公元2年)二月,黄支国入朝献犀牛。庞然大物犀牛的到来引起了朝野上下的震惊。一来在当时犀牛是绝对的珍稀动物,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二来黄支国从来没有到汉朝来上过贡。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更令人震惊的是,此时朝廷接到越巂郡的官员报告说,在江中发现有黄龙出没。
同样的手段,同样的方式,王莽该做的都做了,现在就剩下七小虎来圆场了。于是乎,太师孔光联合七小虎发表了这样的联合声明:犀牛和黄龙这两件可遇不可求的祥瑞,说明大司马的功德已非周公可以相比了,现在应该举行超级宗庙祭祀,把这样的好消息告慰九泉之下的皇室列祖列宗。
应该说这样的联合声明极富号召力,按孔光的想法应该会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然而,他这次又太过一相情愿了。他们的联合声明刚出炉,就遭到当头一棒。
使闷棒的人是大司农(财政部长)孙宝,他说:昔日周成王的时候,周公和召公都是大圣大贤的两个人。他们之间都时常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可如今无论遇到什么事,都是异口同声,难道我们都超过了昔日的圣贤了吗?
孙宝的话像一颗炸弹,炸得朝中大臣们发出惊恐的骚动。这样一位有胆有识敢于弹劾和揭露不公之事的人,此时自然不顾王莽的势力已达到一手遮天的地步,二话不说,就是老调重弹反对。
这个关键时刻,甄邯出来打圆场,说此事以后再议,于是众人都找到了台阶可下,而上疏一事就这样搁置起来了。
顶撞了王莽,孙宝犯的不是罪,是忌讳。王莽自然不会放过他,他向七小虎使了个眼色,七小虎都暗自点头,该是去努力寻找孙宝把柄的时候了。
都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这话一点儿都不假。不久,七小虎苦苦寻找的机会就来了。话说孙宝本着仁孝之心,派人回老家迎接老母到京城来看看外面的世界,但不巧的是老母当时正好得病,不能远行。于是,孙宝把老母留在他弟弟家中养病,先把他的妻儿接到了长安来。
面对妻儿的到来,孙宝很高兴,然而他的喜悦很快就被一盆冷水泼得无影无踪。弹劾他的人是大司徒司直陈崇,幕后的指使可想而知了。弹劾的内容是:宠妻忘母,不守孝道。
王莽拿着弹劾书直接交给王太后,叫她老人家来定夺。这些小事平时都是王莽来处理,王太后好久都不曾插手了。她看了一眼弹劾的内容,便给王莽作出指示:你看着办就行了。
然而,平……
阅读全文
2018-11-25 12:34:28
摘要:1、元帝:梦里寻她千百度
汉宣帝病逝后,太子刘奭继承皇位,是为汉元帝。这里,先来看一下汉元帝刘奭个人小档案:
姓名:刘奭
出生:元平六年(公元前75年)
母亲:许平君
绰号:五最先生
绰号五最解析如下:
最得意:以儒治国。
最失意:威权旁落。
最不幸:司马良娣早逝。
最痛心:昭君远嫁。
最擅长:柔仁好儒。
这里,首先我们还是来说汉元帝的五最之最不幸吧。
应该说汉元帝的出生还是很幸运的,他没有经过父亲汉宣帝那样的苦难,虽说出生的时候是地地道道的平农,但不到一岁的他随着父亲刘询的一步登天,而彻底改变了身份,由地地道道的农子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皇子。命运就是这样,既公平又不公平。因为刘奭出生在农村,和以后汉宣帝的儿子出生在皇室这个温室里相比,他的劣势很明显,但正是这劣势却成了刘奭不可动摇的优势。
因为汉宣帝是从农村里出来的,所以对那段峥嵘岁月还是颇为看重的。刘奭是汉宣帝和结发妻子许平君的爱情结晶,再加上刘奭拥有长子这个优势,尽管后来汉宣帝宠爱类己的儿子刘钦,但因为刘奭拥有两大不可动摇的优势,所以他最终没有废长立幼。
单从这一点来看,刘奭幸运到了极点,然而,人不可能一点儿挫折都没有,他的人是幸运的,但爱情却是不幸的。
原因是他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原来刘奭最宠爱的妃子姓司马,号称司马良娣(良娣,皇太子妾称号,太子妾中品级较高者,地位仅次于太子妃)。这位司马良娣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总之,在刘奭眼里怎么看怎么舒服,什么都好。
也正是因为这样,刘奭把这位美人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就在刘奭要把她由偏房(良娣)转为正室(太子妃)时,司马良娣先是偶染风寒,接着身体有恙,紧接着卧床不起,再接着病入膏肓眼看自己最爱的女人突然间就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了,刘奭在大骂御医无用之时,更多的是伤心和自责,嘴里左一句都是我对你照顾不够,右一句都是我对你不够好之类的话,大有把所有罪过都自己扛之意。
眼看这样下去,刘奭没完没了,司马良娣有话要说了。她的话用书面用语来说就是:临终遗言。
我的死,不是太子您对我照顾不够,也不是您对我不够好,更不是我的天命该如此,而是司马良娣就在归去来兮这个节骨眼上还不忘打哑谜,引得刘奭屏住呼吸,只有洗耳恭听的份儿了。
我是被其他姬妾诅咒而死的。司马良娣说完这句没头没脑的话就去阎王那里报到了。
司马良娣死得不明不白,死得凄凄惨惨,死得悲壮……
阅读全文
2018-11-24 10:43:30
摘要:11、野心:纸是包不住火的
乌孙的问题告一段落后,朝中的事又由大将军霍光来分担。按理说汉宣帝当真可以过神仙生活了,然而,俗话说得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作为堂堂一国之君,汉宣帝是个雄心壮志的人,他不像汉昭帝那样懦弱,一直乖乖地做个名不副实的傀儡皇帝。然而,问题是他之所以能当皇帝是靠霍光一手捧上来的,而且作为汉武帝的首辅大臣,朝中的实权已多年垄断在他手上,想从他手上生生地把权力夺回来,只怕比登天还难。
也正是因为这样,汉宣帝采取了和他前任昌邑王刘贺截然不同的措施,四个字:戒急用忍(戒除急躁,施用忍耐)。他把朝中的权正大光明交给霍光,表示自己甘当霍光身后的绿叶,等待时机再夺回大权。
然而,这个办法虽然稳住了霍光,却稳不住霍显。
霍显原本是霍光元配东闾夫人的贴身丫头,属于典型的奴仆阶层。东闾夫人只生了一个女儿,后来门当户对地嫁给上官安为妻,他们两个的爱情结晶上官公主又嫁给了汉昭帝刘弗陵。霍显不但是个漂亮的花瓶,而且是个聪明的黄蓉,常常有令人意想不到之举,为此,霍光对她也另眼相看,还顺理成章地把她纳做小老婆。后来,东闾夫人病逝后,霍光二话不说,直接把霍显擢升为正妻。
种种迹象表明,霍显绝对不是一个一般的人物。事实证明,她能把霍光整得服服帖帖,自然有她的才能和本事。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汉宣帝一意孤行地以寻剑诏的名义把许平君立为皇后后,她牙齿恨得痒痒地说:我的女儿既聪明又漂亮,尊贵无比,皇上怎么能立那个乡巴佬许平君为皇后呢?
杀死许平君,把自己的女儿霍成君推上皇后的宝座。霍显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她是个实干家,不但做了,而且还做得很坚决,坚决到没有一点儿回旋的余地。
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正月,许皇后怀孕期满,即将分娩。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她感到身体不舒服。爱妻心切的汉宣帝二话不说,马上把各地名医请来诊治,再召请一些女医生当护理。汉宣帝不会料到就是这一纸诏书,竟然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一诏刚下,就有一位名叫淳于衍的女医生前来应聘。她来势不凡,打出的口号是:谁说女子不如男,妇女能顶半边天。许皇后一看架势不错,问了一些医学方面的问题。这个淳于衍竟然对答如流,许皇后很是满意。再问来历,原来这淳于衍是皇宫警卫(掖廷户卫)淳于赏先生的妻子。文学水平过硬,政治背景也过硬,许皇后马上作出如下批示:留下试用,试用期满便转为正式工。
淳于衍果然不是一般人,她不但精通医理,而且做事一丝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