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ga

2023年3月的文章归档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郭士纳

2023-03-19 12:24:56

摘要: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产业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的压力。 当时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是整个产业老化,面临着转型升级;第二是日本经济崛起,在电子消费品产业对美国公司构成了全战线的冲击。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美国公司就跟今天中国的很多公司一样,岌岌可危,越大的公司面临越大的困难。 在那个时间点产生了三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有三个优秀的企业家把三家巨无霸型的企业拉出了泥潭,摆脱了危机,同时他们写了三本超级畅销书: 一个就是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和他写的《杰克韦尔奇自传》; 第二是英特尔的安迪格鲁夫和他写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第三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案例和这本书IBM的郭士纳和他写的《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一、IBM改革的背景:陷入发展泥潭 IBM是美国一家非常伟大的企业,它的创始人叫托马斯沃森,他是个销售员。 1940年代的时候(1937年),托马斯沃森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个哈佛大学的教授。这个教授跟沃森说:我在做一个研究,我想研制一台具有更快速度的运算器。 其实沃森也不是很听得懂,但是他说:这件事挺好的。 那个教授说:我现在别的都不缺,就缺钱。 沃森说:那我可以资助你。 沃森在后来的几年里就拿出了50万美元,支持这个哈佛大学的教授进行研发。 这个博士叫作艾肯博士,艾肯博士研发出了计算机,然后他就委托给IBM来生产,IBM最后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所以在全球计算机史上,那个从来不懂IT的销售员托马斯沃森,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1940年代以后,IBM就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继而成为了全球第五大的工业企业。 但是到了1980年代以后,IBM就陷入到了一个增长的泥潭中。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了计算机行业,开始生产计算机,然后因为IBM是这个行业的发明者,所以它拥有了这个行业很多的核心技术,它自我内在形成了一种技术闭环。 它当年的生存状态非常像现在的苹果这个世界上的智能手机只有两种:一种叫苹果,一种叫其他的手机。 当年的计算机主机市场也是一样,主要的叫IBM,其他的叫其他计算机公司。因为这些计算机公司很小,所以它们的技术就互相开放,形成了一种更为开放的技术的生态,叫兼容机市场。 在兼容机市场中相继出现了一些很大的企业,比如说惠普、康柏、苹果等等。 这些公司慢慢地开始侵蚀IBM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