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ga

分类为历史的文章

《说战国》贾志刚——破齐残楚1

2018-09-01 16:07:47

摘要:1、​​​​​​​甘茂:求信任强攻宜阳 秦武王把张仪赶走之后,宣布了一项人事任命:任甘茂为左丞相;樗里子为右丞相。 秦武王虽然长得肌肉发达,看上去很猛,但仍然是个很会玩权术的老大。他觉得一个人当丞相,权力仍然太大了,于是又把这个位子一分为二,自己好管理。 秦国跟楚国玩了那两次大战后,元气确实大伤,几年没有恢复过来。秦武王当老大当了八年,一直不敢动刀动枪,心里很不爽。 他对甘茂说,天天这样,实在太郁闷了。什么时候才可以公款通过三川之地去看一看周王室的首都啊。 甘茂绝对不是笨蛋,听了这话,当场就知道这哥们儿想玩大的了。 可他知道这个计划太大了,不是一下就可以完成的。这不光要有实力,更要有时间和耐心。如果花的时间太久,老板一心急,然后心急转化为郁闷,其他政治对手就会趁机说几句背后话,那自己可就危险了。必须让老板有心理准备,并从老板那里取得绝对的信任。 所以,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于是,甘茂带着大军前去攻打韩国的宜阳。 宜阳之战一开,果然惨烈异常。甘茂连续发动攻击,可是秦兵倒下一批又一批,仍然没有攻克宜阳。后来,甘茂也觉得拿下宜阳太困难了,想罢手不打,退兵回去了。 他的手下对他说:老大,你现在千万不要退兵。现在的形势对你极端不利啊。内部有樗里子和公孙衍天天睁着那双眼,在找你的过失;而外部的敌人又有韩国。你要是主动退回去,你将彻底完事。所以,现在咱们仍然得拼命令进攻宜阳。只有拿下宜阳,你才有大功。最后是你立有大功,而樗里子和公孙衍什么也没有。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意见就大了。 甘茂一听,知道放弃进攻就等于放弃政治生命在所有政治家看来,政治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于是,他又咬牙再进攻。 这仗打了足足五个月。 可仍然没有拿下宜阳。而楚国也宣布与秦国绝交,正准备进攻秦国。 情节继续发展。 樗里疾和公孙衍果然出场,对秦武王说:宜阳是拿不下来了。赶快叫甘茂回来,免得再损兵折将,把脸丢大了。否则,楚国再打上来,问题真的严重了。 秦武王一听,果然就像甘茂预料的一样,立即把甘茂叫回来,对他说:辙了吧。放过韩国算了。 甘茂知道,放过了韩国,别人就放不过他了。就对秦武王说:大王,息壤好像还在原来的地方,没有因地壳变动而移到其他方了吧? 秦武王一听,这才猛醒过来,差点上了这几个老家伙的当了。于是,调集全国力量,全力支持甘茂。 甘茂大力出击,并拿出私房钱以充公赏,让大家拼命的劲头儿大涨,终于攻克宜…… 阅读全文

《说战国》贾志刚——合纵连横3

2018-08-26 13:54:34

摘要:21、陈轸:纵横家合纵工作 陈轸,亦作田轸,战国时期夏地(颍川、南阳一带)人,纵横家、谋士。 陈轸早年在秦国为官。秦惠文王十五年(前323年),陈轸出使齐国时,为齐国说服楚将昭阳退兵。后因与张仪争宠失败,于约秦惠文王十六年(前322年)离开秦国,到楚国为官。 楚怀王十年(前319年),帮助公孙衍升任魏国相国,促成五国伐秦; 楚怀王十四年(前315年),用缓兵之计化解了秦韩攻楚的危机; 楚怀王十六年(前313年),劝楚怀王勿中张仪离间齐楚之计,没有成功; 楚怀王二十一年(前308年),劝楚怀王对宜阳之战袖手旁观。后因楚廷党争,再次离开楚国。 周赧王十五年(前299年),游说三晋和齐国达成合纵,促成齐魏韩三国伐秦之举。 陈轸离开秦国以后,就主要从事合纵工作。他曾在周慎靓王二年(前319年)为公孙衍出谋划策,促成次年的五国合纵伐秦;也曾在周赧王十五年(前299年)组织三晋合纵,随后向东游说齐湣王,促成次年的齐魏韩合纵伐秦。陈轸为战国晚期的东方各国合纵作出了较大贡献。 另一方面,陈轸虽然交好三晋和齐国,但他并非一直持有抗秦的态度,甚至一度与秦国藕断丝连。因此,他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时常采取权宜之计。例如,他曾两次建议楚怀王对秦韩之战袖手旁观,并在楚怀王中张仪之计与齐国断交后,劝其与秦国一同伐齐。这两件事使得陈轸在后世受到一些学者的诟病。 在纵横家中,陈轸的游说之法有着显著的个人特点。他游说他人时极少引经据典、以古喻今,也较少使用排比铺张的修辞方法,而是善于以诚动人、喻比释理、分析成败。其中最鲜明的特色,就是他对寓言故事的娴熟使用。 《战国策》中,陈轸游说时讲述的寓言故事多达七篇,为所有策士之最,具体有忠且见弃、楚人有两妻、越人之吟、卞庄刺虎、画蛇添足、麋与猎者、同舟而济这七则。这些寓言帮助陈轸说服君王,使得其策必中、计必得,而不失其正(鲍彪语)。而这种游说时创作故事的做法,也具有当时小说家的特点。 此外,在陈轸的这些寓言中,有一些篇目是以女性自比或以女性相类的人物做比喻的,以男女之情喻君臣之义,以女子坚贞、娇弱的特点喻士人忠贞、卑下的现状。这些篇目继承发展了比兴文学的传统,与屈原香草美人的创作有一定共通之处;但作为策士之散文,又具有含蓄委婉、说理性强的特点,以达到建言君王的目的。 22、纵横:苏秦张仪的区别 张仪确实是个牛人,在魏国当相国,达到了把魏国拖向…… 阅读全文

《说战国》贾志刚——合纵连横2

2018-08-25 11:06:22

摘要:11、雪耻:公孙衍收复河西 秦惠文君杀了商鞅后很快就找到了个牛人顶替商鞅的位子,这个人就是公孙衍。 公孙衍也是来自魏国,同时也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不但口才牛,策略也厉害。接过秦国大良造的大印后,立马要求向魏国开展新一轮军事行动。 此时的秦国兵多将广,想拿魏国来练一练,那是容易得跟放屁一样。 正好,秦国新一届政府也需要一场战争来打造自己的形象。否则,人家会说,秦国没有了商鞅,就一点儿作为也没有了。以前商鞅不是老去打魏国吗?现在老子也打一把魏国给你们看。 魏国此时已经严重疲软,看到大秦铁蹄猛踩上来,做了一次很不像样的抵抗之后,立马派人求和,说再割一块地皮给你们不行吗? 当然可以。 于是,魏惠王又含着辛酸的泪水在版图上一划,阴晋又转换成秦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了。魏惠王实在是有理由落泪了。这块地皮位于秦魏两国的交界处,同时也是公孙衍可爱的家乡。五十多年前,吴起就在这里,只带着几万人的兵力,硬是把五十万秦兵打得满地找牙,一路狂逃,最终占领河西之地。两千年,这个战例后还一直成为经典战例。可仅仅五十年,秦兵又在这个地方,把魏国打得跪地求和。 这就是把人才赶走的后果,很严重。 河西这个地方对秦国来说,实在太重要了。这个地方是秦国向东的门户。魏国就是在占领了这个地方之后,才有据了对秦国的主动权,死死压得秦国透不过气来,使其跟中原的联络中断了几十年,迫使秦国只能跟魏国做生意,可以任意盘剥秦国的财富。秦国气得要命,多次出兵要夺回这个地方,一心一意要打通向东的通道,但都没有成功。现在终于打通了。秦惠文君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胜利,决定把阴晋改名为宁秦。从这个名字看,你就知道收回阴晋对秦国的意义了。 河西的地盘很大,光阴晋还远远不够。 公孙衍说,必须把河西全面抢回来。以后咱们才能在战略上稳拿主动权。 秦惠文君同意。 于是,公孙衍再次出马,进攻河西要塞。把四万多魏军一把打跨,连魏国的主将也在战场上成为俘虏。 魏惠王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只得很想哭地对秦国说:我把剩下的河西地盘全给你们。可以了吧? 当然可以。 魏惠王知道,你再给多少土地,也挡不住秦国的入侵。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派人拿着大把现金来到秦国,全部送给公孙衍,请公孙衍同志看到这么多钱的面子上,别再打魏国了。 公孙衍一看到钱,两眼立刻放光,一脸笑容地说:呵呵,好说啊。明天我劝我们的领导,不再打魏国了。 于是第二天,他对秦惠文君说,老大…… 阅读全文

《说战国》贾志刚——合纵连横1

2018-08-19 20:13:51

摘要:1、神秘:鬼谷子开班授徒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神奇人物。单从名字来听,就很神奇。鬼谷子。 据说,鬼谷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足不出户,就凭门下的几个弟子搅动天下大势。甚至据说,中国几千年来的发展变化,都是鬼谷子当初盘算定的。 据说,鬼谷子的理论可以归结为纵横捭阖,高深无比,所向无敌。 据说,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王利,号玄微子。甚至据说,鬼谷子是黄帝时期的人,一直活到战国。 据说,鬼谷子的得名是因为他居住在鬼谷,而鬼谷在哪里?据说很多地方都在争夺。 据说,鬼谷子写了一本书,叫做《鬼谷子》。 据说,一切都是据说。 因为,没有任何人见过鬼谷子,没有任何历史记载描述过鬼谷子的任何事迹。 世上究竟有没有鬼?世上究竟有没有鬼谷子? 这两个问题哪个更难? 如果我们假设鬼谷子根本就不存在,那么一切就很简单,但是就会很无趣。就像有没有鬼,没有鬼的世界是很无聊的。所以,要有鬼。 所以,我们假设鬼谷子是存在的。 问题是,鬼谷子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根据据说,鬼谷子至少培养了两位杰出的军事家和两位杰出的外交家或者政治家。从这一点出发,我们来推演鬼谷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首先,鬼谷子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或者阅历丰富或者知识渊博并且阅历丰富的人。这说明,他要么出身高贵,家学颇丰;要么曾经游历天下甚至担任过高级职务,有过不俗的历练;要么他本身就是一个名师的高徒,因此有了这般非同凡响的学识。 其次,鬼谷子应该是一个当时比较著名的人物,否则躲在山中却还能吸引学生,不做广告就有人趋之若鹜,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第三,鬼谷子对功名已经没有兴趣,不过对于培养人才有兴趣,并且懂得因材施教,是一个出色的教育家。从这几点看,符合条件的并不多。基本上,鬼谷子应该是孙武、子夏这类人的学生。不过综合来看,鬼谷子似乎更应该是子夏的门人或者门人的门人。 第四,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四个学生中有三个骗子,而且学生从来不提及老师。可想,这样的师生关系会怎么样,老师又给学生树立了怎样的榜样。 2、下山:庞涓投魏喜打仗 这一年公叔痤死了,魏惠侯失去了主心骨。谁来接任相国?就在这个时候,庞涓来了。庞涓以公叔痤师侄的名义求见魏惠侯,立即得到召见。 庞涓学了二十年的兵法,各种兵书战册倒背如流,行军布阵如数家珍。当时一股脑儿倒了出来,滔滔不绝绵延不断,一转眼三个时辰过去,听得魏惠侯瞠…… 阅读全文

《说战国》贾志刚——变法图强3

2018-08-18 22:53:38

摘要:21、荐鞅:不用其人则杀之 商鞅本来不叫商鞅,而是叫卫鞅。他是卫国的贵族。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成功人士,他也跟很多成功人士一样,从小有着远大的理想。 他是李悝和吴起的铁杆粉丝。 他觉得这两个偶像为魏国搞了一套改革,立马就让魏国强悍起来,到处可以扁人,在战国初级的诸雄中,一枝独大。 于是,他也跑到魏国去。他觉得魏国是一个最会利用人才的集团。 他先投奔公叔痤。那时,公叔痤是魏国的相国,权力大得要命。只要这个位高权重的老人家到魏王那里说他一句:人才难得,他就前程无量了。 公叔痤这哥们儿很眼红吴起,最后把吴起赶到楚国那里,实在是一着大大的臭招使得楚国得到一个大大的改革家,一下就让国力恢复起来,并跟韩国联合,把魏国压得喘不过气。可这哥们在很多地方还是不错的,他的眼光很毒,一看就知道谁有水平,谁没水平。 他知道商鞅很有水平,也认为,如果重用这小子,以后魏国崛起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因为他的性格作怪,硬是没有及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让商鞅当他的接班人。直到他病得只能说最后几句话时,魏惠王去看望他,问他: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 这哥们也知道公叔同志已经没救了。公叔同志可以没救,但魏国不能没救啊,uisjodio公叔同志说:请老人家说说,如果你老人撒手之后,我们魏国怎么办啊? 公叔痤当然不能说,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之类的话,他望着他的领导,泪水汪汪地说: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呵呵,这个卫鞅虽然年纪不大,但水平实在太牛了。你可以把国家交给他,保证他做得比我更好。 魏惠王此前没有听说过卫鞅这号人,这时看到公叔痤把他说成是比李悝、吴起更牛的人,就觉得肯定是公叔老人家病得脑袋进了大水,胡乱说的。他要是真的这么有水平,以前为什么公叔痤不说?现在都死到临头了,才隆重推出?于是,他只在那里嘿然,没有说出下文。 其实,你是知道的,公叔痤这时虽然已经油尽灯枯,离死没有几厘米远了,但他的脑袋是清醒的。他此前之所以没有隆重推出商鞅,是那个阴暗的心理在作怪。他以为,凭着他跟惠王的关系,他现在在病床上隆重推出,也不迟啊。 哪知,还是迟了。 他看到惠王这个脸色,知道他这个隆重推荐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于是,在惠王准备离开时,他又阴冷地补充了一句: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显然这哥们儿已经深刻地接受了吴起出境的教训,这时也知道商鞅的可怕程度一点儿也不低于吴起,于是最后就给惠…… 阅读全文

《说战国》贾志刚——变法图强2

2018-08-12 11:03:48

摘要:11、噬子:乐洋啖肉克中山 乐羊是战国初期宋国商丘人,后来成为魏国相国翟璜的门客。魏文侯三十七年(公元前414年),乐羊之子乐舒杀死翟璜之子翟靖,逃往中山国。魏文侯派乐羊担任主帅出兵讨伐中山国。 乐羊出兵后,由于敌强我弱,于是施行缓兵之计。消息传来,朝中大哗,群臣诬告乐羊通敌。此时,中山国君杀死乐舒,煮成肉羹送给乐羊。乐羊为表忠心,于是坐在军帐内端着肉羹吃了起来,一杯全部吃完。 魏文侯对睹师赞说:乐羊为了我的国家,竟然吃了自己儿子的肉。 睹师赞却说:连儿子的肉都吃,还有谁的肉他不敢吃呢。 随后,乐羊大败中山军,攻占中山国。 乐羊攻克中山国后,回国向魏文侯报告,显出骄傲的神色。魏文侯察觉到这一点,就命令主管文书的官吏说:群臣和宾客献上的书信,都拿来进上。 主管文书的官吏搬着两箱书信进上来。魏文侯让乐羊看这些书信。书信都是责难攻打中山国这件事。 乐羊转身退下几步,向北再拜说:攻下中山国,不是我的力量,是君主您的功劳。 魏文侯虽然奖赏乐羊的战功,将其封在灵寿,但却怀疑起乐羊的心地来,认为乐羊心地残忍,没有父子骨肉之情。 乐羊死后,安葬在灵寿,乐羊的后代子孙就在灵寿安家落户。 12、投人:治疗痼疾有一套 邺,故址在今河北邯郸临漳县西与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境内有漳河。这里原本是卫国的地盘,后来被晋国侵占。这里基本上就是魏国最北的地方了,北面是赵国,东面是卫国,离魏国首都安邑反而更远。 不用几天时间,西门豹就找到了穷和乱的原因:当地有一条河叫作漳水,几乎年年发大水,于是农业严重歉收。而当地的豪强大户又都十分蛮横,横行霸道,导致老百姓更加民不聊生。 终于,夏天到了,漳水又开始泛滥了。西门豹把当地土豪们请来,问他们有什么办法。 漳水泛滥,就是河里的河伯作怪。每年这个时候,我们就选一个美女给河伯送去,河伯娶了老婆,就没事了。一个土豪解释,大家纷纷赞同。 河伯,就是管理漳水的河神,谁也没见过。 这么说,这河伯竟是个淫贼?漳水泛滥,竟然就是河伯的青春躁动?西门豹问。 大人,不可以这么说啊。土豪们故作严肃地说,似乎河伯能听到他们说话。 那,这办法灵吗? 灵,灵得很。土豪们又异口同声地说。 那,就这么办吧,你们去操办就行了。西门豹想了想说。土豪们高高兴兴地走了,他们成立了河伯娶亲领导小组。 最终,一户倒霉人家十二岁的女儿被选中了。 这一天,到了给河伯娶亲的日子。漳水边上搭起了…… 阅读全文

《说战国》贾志刚——变法图强1

2018-08-11 21:08:11

摘要:首先介绍一下战国初期的国际形势(吴越故事归入春秋,此处略)。 先来说说晋国。还有晋国吗?对于晋国以外的人来说,还有晋国。可是对于晋国人来说,晋国就只剩下了一个传说。晋国人把自己分成四类人:智家的人,赵家的人,韩家的人,魏家的人。如果你说谁是晋国人,那就是对他最大的侮辱,他一定会说:你才是晋国人,你全家都是晋国人。 再来说说楚国人。事实上楚国人也不认为自己是楚国人了,你问他是哪里的,他一定会说俺是沈的、俺是申的、俺是江夏的等等。楚国对于大家都是很遥远的概念,九成以上的楚国人不知道楚王是谁。 再来说说齐国还是算了,以后慢慢说罢。总之,世界危机重重,但是机会从中孕育。大的变局就要来到,新的时代随时揭开幕布。 1、八卦:上帝暗示接班人 早前,赵家的头号谋士是董安于。董安于死后,赵鞅任命张孟谈为首席谋士。张孟谈也是张姓的得姓始祖之一。 对于赵家的继承人问题,张孟谈比赵鞅想得还要早。张孟谈早已经为赵鞅的儿子们甚至侄子们都做了档案,一一进行比照。最后,他得到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只有一个人可以救赵家,而这个人不在赵鞅心目中的候选人名单中。 可是,张孟谈知道,不管自己如何被赵鞅信任,也不管赵鞅是如何宽厚,有一点是绝对不方便自己说的,那就是赵家的继承人问题。因为,这是家事,赵家的家事,过问君主的家事会被怀疑有野心。所以,即便张孟谈有想法,也绝对不会主动提出来。在这一点上,张孟谈的谨慎是正确的。后世无数的事实证明了这种谨慎的道理,两个典型的例子可以佐证。 三国时期,曹操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举棋不定,去问贾诩,结果被誉为三国时期最睿智的贾诩并不正面回答,而是假装思考,之后曹操问他在想什么,他说他在想袁绍和刘表父子。曹操哈哈一笑,确定立曹丕。这就是贾诩的聪明之处,没有正面回答,却把意思表达了。 一个反面的例子则是岳飞,文武双全忠勇善战并且救过宋高宗命的岳飞为何被杀?主战只是次要的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过问了宋高宗立太子的事情,这令宋高宗十分忌恨猜疑,最终痛下杀手。 张孟谈不说,他知道,赵鞅迟早会来问。而且,即便是赵鞅来问,他也不会直截了当地说。 姑布子卿来了。 张孟谈请来的面相,自然先见了张孟谈,然后在张孟谈的带领下来见赵鞅。不管信与不信,赵鞅还是把所有的儿子都召集来了,等着姑布子卿来看。姑布子卿在张孟谈的陪同下准时来到,就在中堂上与赵鞅并肩而坐。 姑布子卿见过所有的儿子后,把赵鞅的儿子…… 阅读全文

《说春秋》贾志刚——圣贤本色3

2018-07-01 12:39:44

摘要:21、高山流水遇知音 楚昭王元年(前515年),楚国左尹伯郤宛被费无极所害。 伯家被灭门,只有个别人逃脱,除了伯嚭逃往吴国之外,伯家还有一个人逃去了晋国,此人名叫伯牙。 伯牙自幼喜好音乐,拜楚国着名琴师成连为师。学琴三年,伯牙琴艺大长。可是,他依然感到苦恼,因为对音乐的领悟还没有进入境界。老师成连自己也没有进入境界,因此也无法帮助他。 孩子,我已经倾囊相授了。以你的资质,我已经没有办法教你了。还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琴艺出神入化。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这一天,成连总算想到了一个办法。 好啊好啊。伯牙非常高兴,尽管他从没听老师说过这个师爷。师徒二人于是从楚国来到了齐国,一路向东到了蓬莱。 孩子,你在这里等着,我去接老师过来。成连雇了一条小渔船,出海而去了。 成连一去,再也没有回来。伯牙的情绪从焦急、伤心、失望到冷静。面朝大海,突然有一种赫然开朗的感觉。伯牙不禁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以琴声来追思老师。于是心手合一,声由心出,顿然感悟到音乐的真谛。在这里,伯牙创作了《水仙操》这首琴曲。 那么,成连究竟去了哪里?或者喂了东海鲨鱼? 原来,方子春只是成连编出来的一个人物,根本不存在。之所以成连要这样作,是要让伯牙独自去感受大海波涛雄壮之声,高山群鸟悲鸣之音,去激发自己的灵感。所以,他登船而去,绕了一个圈子上岸,然后回到楚国等待伯牙回来。 成连成功了,意思就是,伯牙成功了。 到晋国的第二年,伯牙得到楚昭王为伯家平反的消息,于是决定回一趟楚国,祭扫遇难的家人。就这样,逃离楚国一年之后,伯牙又回到了楚国。 伯牙由汉江乘船东下,来到汉阳江口遇上风浪,于是停泊在一座小山下。到了晚上,渐渐风平浪静,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一曲弹罢,长出一口气,猛一抬头,看见面前多了一个人。 哇噻,兄弟弹得真好啊。这人开口了,竟然赞扬伯牙的琴技。 你谁啊?你听得懂吗?伯牙没什么好气地问。 善哉,巍巍乎若泰山。老农民并没有生气,而是说了这样一句话:当然听得懂,我从你的琴声中听到巍峨之声,就如泰山一般。 噢?伯牙愣了一下,这首曲子的曲名就叫《高山》,是伯牙在泰山所作的。 那什么,你再听听这首。伯牙就不信老农民真的听懂了自己的琴声。 伯牙开始弹琴,这是他新作的曲目,名叫《流水》,…… 阅读全文

《说春秋》贾志刚——圣贤本色2

2018-06-30 13:14:39

摘要:11、子产的智慧 郑国的政局日渐稳定,几位卿也都很尽心尽力,百姓的生活都有了改善。可是,晋国所要求的贡赋越来越重,这让郑国人感觉到不堪忍受。 晋平公十年(前548年),郑简公在子西的陪同下前往晋国朝见。郑国人在这个时候前来,晋国人都非常高兴,中军元帅范匄设宴招待。 例行的套近乎和拍马屁是免不了的,这一次多了一条,就是郑简公坚决支持晋国人民为保持国家统一和国土完整所作出的努力,指责齐国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的卑劣行径。大家说得高兴,酒过三巡,子西突然想起什么,拿出一封信来。 信是这么写的:阁下是晋国的执政,可是周围国家没有感受到您的美德,感受到的是贡赋的逐年增加,这让我困惑不解。我听说君子治理国家,并不忧虑钱财的多少,而是忧虑没有一个好名声。晋国横征暴敛,诸侯当然心存叛逆。如果您也想把什么好处都占了,晋国也会四分五裂。诸侯背叛,晋国内乱,对您的家庭似乎也不会有什么好处吧?德行是一个国家也是一个家族存在的基础,你怎么能不致力于建设这个基础呢?有了德行,心情就会快乐,国家和家族就会长存。《诗》写得好: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上帝临女,无二尔心。快乐的君子是国家的基础,不要干坏事,因为上帝随时在监视你。你想让大家说范元帅给了我们快乐的生活,还是想让大家说姓范的靠压榨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你自己看着办吧。大象之所以被杀,就是因为它的象牙很值钱。财富聚集得越多,就离毁灭越近。 范匄的脸色随着信的内容而变化,一阵红一阵青,十分难看。看到最后一句,脸上的表情突然变得轻松起来。 信写得太好了,我们这就减少各国的贡赋。范匄说,竟然一脸的释然。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头号腐败分子竟然肯方大家一马?因为子产的信太一针见血,特别是最后一句,让范匄颇为感慨,晋国最富有的家族一个接一个被灭,拼命敛财有什么意思呢? 子西暗中佩服子产,如此不给面子的一封信,也只有子产敢写了,也只有子产能够写得如此震撼了。子产的一封信,基本搞定范匄。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范匄这种人翻脸不认账的事情做得多了。所以,下一步还要继续。 郑简公突然跪了起来,并且突然向范匄磕了一个头,这把范匄吓了一大跳。再怎么说郑简公也是一国国君,没有任何理由要向范匄磕头的。范匄连忙也跪了起来,也向郑简公磕了一个头,然后问:这,这什么意思?我不敢接受啊。 郑简公没有回答,因为子西替他回答了。 元帅,…… 阅读全文

《说春秋》贾志刚——圣贤本色1

2018-06-24 21:56:50

摘要:1、和圣展禽 说到展禽,没几个人知道。说到柳下惠,知道的人就多一些。展禽,因为封邑在柳下,因此又叫柳下惠。其后代分别姓展和姓柳,展柳一家,祖上都是展禽,或者柳下惠。 柳下惠,鲁国公族,也就是说,是周公的后人,本姓姬。 柳下惠的学问和人品都没得说,可以说是享誉海内外。后来的孔子对他推崇备至,而孟子干脆将柳下惠与伯夷、伊尹、孔子并称为四大圣人,而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柳下惠因此在儒家中获得和圣称号,和谐之圣,放在现在那是最合适的了。 柳下惠在鲁国作过三次士师,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可是,三次被免。需要声明的是,被免的原因决不是贪污腐化。事实上,柳下惠的清廉公正人所共知。 柳下惠的一生,是和谐的一生,是甘于平淡的一生,更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一生。这不是说着玩,来看看柳下惠的着名事迹。 柳下惠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出去自驾游,回来晚了城门已经关了,没办法,只能在车上对付一晚上。那时候正是冬天,天很冷,一个美眉也是回来晚了进不了城,在野地里冻得半死,来柳下惠车里请求避风。柳下惠看她冻得受不了,就让他坐在自己的怀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她,用衣服盖上她。就这样一直坐到天亮,柳下惠竟然没有趁机吃豆腐。第二天天亮,柳下惠把美眉送回家,自己才回家。这段故事,就是坐怀不乱这个成语的由来了。 另一个故事。 柳下惠七十五岁的时候,齐国攻打鲁国,要求鲁国自己的国宝岑鼎献给齐国。鲁僖公弄了个山寨的给送去了,齐桓公那也是古玩专家了,一看就是山寨产品,可是鲁僖公一口咬定就是真的。齐桓公说:这样,你拿去给柳下惠看,他要说是真的,我就要。齐桓公信柳下惠,就算柳下惠骗他,他也认,因为他相信柳下惠决不会骗他。 鲁僖公就找柳下惠去了,要求他说那就是真的,柳下惠当时就说了:你有你的国家,我把诚信当成我的国家,如今你要我破坏我的国家去保全你的国家,我做不到。没办法,鲁僖公只好把真鼎拿去给了齐国。诚信,柳下惠把诚信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柳下惠的故事,是不是已经很久没有流传了? 2、盗圣展雄 展雄来到齐国,遇到了管仲,被管仲邀请一起做生意。按照分工,鲍叔牙出本钱,管仲负责商业信息和货源组织,从齐国运盐前往鲁国郑国宋国等国家,再从这些国家组织货源运到齐国。展雄负责运输和保卫工作,联系车队,保证货物的安全。 这一天来到了泰山脚下,结果遇到了强盗。 兄弟,现在靠你了。管仲对展雄说,遇上强盗,管仲照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