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ga

《说战国》贾志刚——变法图强2

2018-08-12 11:03:48

11、噬子:乐洋啖肉克中山

乐羊是战国初期宋国商丘人,后来成为魏国相国翟璜的门客。魏文侯三十七年(公元前414年),乐羊之子乐舒杀死翟璜之子翟靖,逃往中山国。魏文侯派乐羊担任主帅出兵讨伐中山国。
乐羊出兵后,由于敌强我弱,于是施行缓兵之计。消息传来,朝中大哗,群臣诬告乐羊通敌。此时,中山国君杀死乐舒,煮成肉羹送给乐羊。乐羊为表忠心,于是坐在军帐内端着肉羹吃了起来,一杯全部吃完。
魏文侯对睹师赞说:“乐羊为了我的国家,竟然吃了自己儿子的肉。”
睹师赞却说:“连儿子的肉都吃,还有谁的肉他不敢吃呢。”
随后,乐羊大败中山军,攻占中山国。

乐羊攻克中山国后,回国向魏文侯报告,显出骄傲的神色。魏文侯察觉到这一点,就命令主管文书的官吏说:“群臣和宾客献上的书信,都拿来进上。”
主管文书的官吏搬着两箱书信进上来。魏文侯让乐羊看这些书信。书信都是责难攻打中山国这件事。
乐羊转身退下几步,向北再拜说:“攻下中山国,不是我的力量,是君主您的功劳。”

魏文侯虽然奖赏乐羊的战功,将其封在灵寿,但却怀疑起乐羊的心地来,认为乐羊心地残忍,没有父子骨肉之情。
乐羊死后,安葬在灵寿,乐羊的后代子孙就在灵寿安家落户。

12、投人:治疗痼疾有一套

邺,故址在今河北邯郸临漳县西与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境内有漳河。这里原本是卫国的地盘,后来被晋国侵占。这里基本上就是魏国最北的地方了,北面是赵国,东面是卫国,离魏国首都安邑反而更远。
不用几天时间,西门豹就找到了穷和乱的原因:当地有一条河叫作漳水,几乎年年发大水,于是农业严重歉收。而当地的豪强大户又都十分蛮横,横行霸道,导致老百姓更加民不聊生。
终于,夏天到了,漳水又开始泛滥了。西门豹把当地土豪们请来,问他们有什么办法。
“漳水泛滥,就是河里的河伯作怪。每年这个时候,我们就选一个美女给河伯送去,河伯娶了老婆,就没事了。”一个土豪解释,大家纷纷赞同。
河伯,就是管理漳水的河神,谁也没见过。
“这么说,这河伯竟是个淫贼?漳水泛滥,竟然就是河伯的青春躁动?”西门豹问。
“大人,不可以这么说啊。”土豪们故作严肃地说,似乎河伯能听到他们说话。
“那,这办法灵吗?”
“灵,灵得很。”土豪们又异口同声地说。
“那,就这么办吧,你们去操办就行了。”西门豹想了想说。土豪们高高兴兴地走了,他们成立了“河伯娶亲领导小组”。

最终,一户倒霉人家十二岁的女儿被选中了。
这一天,到了给河伯娶亲的日子。漳水边上搭起了台子,仪式看上去很隆重。邺地的老百姓们都来看热闹,反正不是自己家的女儿。
西门豹带着手下早早来到,他要看看河伯究竟是怎样娶亲的。土豪们兴高采烈地来了,不过今天的主角不是他们,他们负责看热闹。陪伴新娘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巫婆,还有她的十多个女徒弟。
巫婆和徒弟们在河边叽里呱啦念了一阵,似乎是在和河伯对话,
然后天昏地暗地转圈,像是某种仪式。折腾了一阵之后,河伯也并没有出来接新娘。当然,河伯是永远不会来接新娘的。
既然河伯不来,就只能送了。送新娘的方式是这样的:在河边停一个破筏子,女巫们把新娘送上筏子,然后让筏子漂到河里,筏子沉下水去,就算是把新娘送到了。
众人把新娘从轿子上扶下来,准备强行拉到筏子上去。新娘怕得要死,死活不肯走。大家正在那里拉拉扯扯,西门豹说话了。
“按着周礼,这河伯也该来迎亲才对啊。咱们就这么送去,谁知道河伯喜欢还是不喜欢呢?要是不喜欢呢?岂不是费劲不讨好。这样吧,派两个人去请河伯来,也让他亲眼看看新娘,要是不喜欢呢,咱们再给他换换。”西门豹说得合情合理,巫婆们顿时吃惊,新娘好送,河伯怎么请啊?看着巫婆们发愣,西门豹下令了。
“你派两个徒弟去吧。”西门豹对巫婆说。“这?”巫婆傻眼了,徒弟好派,怎么去啊?“这,怎么去啊?”
西门豹指指新娘:“她怎么去,你徒弟就怎么去。”巫婆一身的冷汗就下来了,这不是去送死吗?
“这两个吧,送她们去。”西门豹随意指了两个徒弟,挥挥手,身后的卫士们毫不客气,两人架一个,拖到水边,扑通扑通扔到了河里。两个徒弟在河里扑腾了两下,沉了下去。全场一片死寂。

西门豹拍拍手,对面如死灰的巫婆说:“好了,咱们等河伯吧。”半个时辰过去,河伯自然是等不到的。半个时辰中,巫婆忐忑不安地等着,冷汗已经湿透了全身,她不知道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自己。不过,她终于可以体会被她们送给河伯做老婆的新娘的心情了。
这种感觉,就是等死的感觉。终于,西门豹说话了。“这两个徒弟太没用了,去了半天,竟然请不到河伯。看来,师傅不出马是不行了。来人,把师傅送去。”西门豹下令。
又是半个时辰的死寂,没人敢动半步,西门豹又说话了。“这个臭巫婆真是没用,看来,该派几个够体面的人去啊。”西门豹说着,指指为首的两个土豪。“两位,麻烦你们走一趟了。”
两个土豪毕竟比女人的体力更好,在水里挣扎了好一阵,还是被吞没了。

这一次,西门豹没有再等半个时辰,因为已经毫无必要。
“你们这些土豪,平时鱼肉乡里,为非作歹。明知根本没有河伯,却要草菅人命,就该把你们都扔进河里去。”说到这里,西门豹扫视土豪们一眼,土豪们一阵求饶哀嚎。看热闹的百姓们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感到错愕和害怕,而是感到痛快和解气。于是,一阵叫好声欢呼声传来。
“今天,我姑且饶你们一次。从明天开始,你们要拿出钱粮,出人出力,修葺堤坝水渠,防水防涝。”西门豹高声说。土豪们喜出望外,跟命相比,钱财算什么呢?
西门豹当场宣布,给河伯娶媳妇的风俗从今废除。明日开始,组织兴修堤坝,靠自己的力量抗拒洪水。
此后,西门豹率领邺地百姓在漳河边挖渠,一共挖掘了十二道渠,后世称为漳河十二渠,既用于灌溉,也用于分洪。后代一直沿用修整,直到民国时期还在使用。

13、从容:西门治邺讲策略

西门豹修渠,使得邺地的农业得到极大发展,由贫困地区变成了富裕地区。同时,西门豹采取非常严厉的刑罚,邺地治安也迅速好转。
西门豹还实行减免税收的做法,百姓收入和幸福感迅速提升,原先逃走的人们纷纷回迁。与之相应,则是政府的收入减少,西门豹本人的收入也很菲薄。一转眼三年,一个考核周期到了。
西门豹很得意地回到安邑汇报工作,满指望得到魏文侯的表扬和肯定。可是,他想错了。
“西门先生,你是怎么治理邺的?啊?”魏文侯见面就是一顿痛斥,说了一堆西门豹在邺地的种种劣行。“你不要回去了,你这样的人我实在用不起。”
西门豹目瞪口呆,等他回过神来,他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了。
原来,这三年时间里,魏文侯多次派出自己的左右前往邺地视察工作,西门豹并没有巴结他们,而且官府也确实没有钱,所以只能筵席和礼品全免,这让他们很不高兴。毫无疑问,他们在魏文侯面前拼命说自己的坏话,黑白颠倒无中生有。
西门豹气急了,没想到魏文侯竟然这样糊涂。原本准备拍屁股走人,可是想想又不甘心。
“主公,您说得对,我做得不好。可是现在我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了,能不能再给我一年时间?”西门豹压住火气,低声恳求。
魏文侯想了想,同意了。

回到邺地,西门豹开始征收重税,魏文侯的左右来视察工作的时候,西门豹就拼命宴请、送礼,结果,大家都说西门豹是个好官。
一年之后,西门豹又来到安邑。
“西门先生,你真是个人才啊,一年时间就把邺地治理得风调雨顺,我要提拔你。”魏文侯这一次十分高兴,当面表扬。
西门豹笑了,苦笑。
“主公,从前,我是为您治理邺地,所以降低税负,开挖河渠,官府的收益减少,百姓的家庭富足,人们生活稳定,都愿意为国家效力。可是,我因此没有钱贿赂您的左右,他们诽谤我,您要赶走我。过去的这一年,我是在为您的左右治理邺地,我横征暴敛,因此官府钱财很多,百姓民不聊生。可是我用这些横征暴敛的钱财讨好您的左右,他们在您面前说我的好话,您表扬我提拔我。算了,这样的官我不想当了。”西门豹一口气说完,从怀里掏出自己的官印,放在魏文侯的面前,然后起身就走。
魏文侯被说得愣住了,但是他很快就回过神来,他知道西门豹说的是对的。“

最终西门豹重新回去治理邺地,而魏文侯严惩了那些诬陷西门豹的左右。然而,西门豹的正直和暴躁脾气终于还是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三年后他遭到暗杀,背后的主使是什么人最终也没有查出来,这是后话。

14、吴起:杀妻求将为功名

吴起同志本来是卫人,是典型的富二代,手上有大把的现金。可他并不甘心只当个富二代,而是想出将入相,让他的子孙成为官N代。
于是,他拿着现金到处去找名师,做了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学生。这哥们虽然后来成为了千年一遇的军事猛人,跟孙武一样有名,但开始时,他选修的专业并不是军事,而是儒家。他找的老师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儒。
他到处谋求功名不成,竟至弄到破产。家乡人笑话他,吴起一怒之下,杀害了三十多名讥笑过自己的邻里乡亲。在离开故乡时,他与母亲诀别,竟说:我若当不上卿相,誓不再入卫国!他向孔子的学生曾子求学,没几天,他的母亲死了,但他就是不回去奔丧。

吴起其中一位老师就是曾子,孔子的得意门生。可由于曾子嫌他的人品不好,对他的态度很冷淡。于是,他又跑到鲁国,拜那个子夏为师。
子夏也是孔老二的得意弟子。这样,吴起成了孔老二的徒孙。跟他一起同学的还有那个著名的李悝。
学了不久,吴起突然觉得,现在是战争年代,各国诸侯要在国际上掌握发言权,枪杆子必须过硬,否则,谁也不把你的话当话。所以,在这个年头,要想实现远大理想,成为卿相,必须会打仗。
于是,他改变专业,专攻军事。
这哥们儿的军事水平,还没有当将军时就很出名了。

当时,齐国对鲁国发动侵略战争。鲁国那些人对周礼倒很熟悉,但对打仗业务却不怎么精通,知道吴起正在鲁国,就决定让吴起当他们的将军。
方案已经定下。吴起也已经做好准备。
哪知,最后有人说,吴起很有水平,但吴起的老婆是齐国的人。恐其忠诚有所怀疑。吴起为了能够得到大将职位,成其名声富贵,竟将妻子杀死以明己志。
于是鲁君任吴起为将,大破齐国。

虽然立下汗马功劳,但是杀妻一事在鲁人心目中影响非常恶劣。就有人向国君进言说:吴起是一个猜忌残忍之人。为求富贵,竟不惜杀害自己的妻子。我们鲁国是一个小国,今天侥幸打了一场胜仗,难免招来诸侯觊觎图谋,
而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之国,国君今天重用吴起,是背弃卫国兄弟之谊。鲁君听了这番话,对吴起产生怀疑,于是,鲁君一脸苦笑地对吴起说,现在暂时不需要他为鲁国做什么了。
吴起一听,知道自己再在这里混,也混不出什么名堂来。于是,把所有诸侯老大都拿来研究了一遍,觉得魏文侯肯定能用他。

于是,他跑到魏国来。先找到魏国的相国翟璜。这时,魏文侯正被秦国玩得很头痛,到处找人才为他顶住秦国的压力。翟璜就向他推荐了吴起。
这时,李悝也已经成为魏国的高管之一。
魏文侯知道李悝是吴起的同学,就把李悝找来,问他吴起何如人哉?
李悝说,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呵呵,这个家伙不但贪财,而且好色,如果光算人品,确实不怎么样。但他的军事才能,天下没有哪个比得过啊。
魏文侯一听,老子要的就是会打仗的人。于是一点儿不卡壳地把那张任命书双手交到吴起的手里。让吴起为魏国的将军。

15、精锐:职业军人魏武卒

魏文侯立志变法图强,广招天下人才。吴起在鲁国被拒后,就背井离乡去投奔魏文侯了。
魏文侯见到吴起,问道:“你给我带来了什么呢?”吴起拍拍肚子说:“我给您带来了满肚子治国强兵的才学。”
魏文侯想重用吴起,朝中有些知道吴起底细的人表示反对,说:“吴起这个人品行不好。母亲死了不回去发丧,这是不讲孝道;杀死自己的妻子去求取将军的职位,这是不讲仁义。像这样不孝不义的人,怎么能给以重用呢?”
听了这些反映,魏文侯又有点拿不定主意了。这时,国相李悝开了口:“吴起的品行虽然不怎么样,但论军事才能,以前的军事家司马穰苴(rangju)也比不上他。我们是要用其所长,不能求全责备。”魏文侯于是封吴起为大将,负责魏国军队的训练。
当时,魏国和西部的秦国经常发生冲突。秦国占领了与魏国接壤的西河地区,修筑城池,驻扎军队,对魏国的威胁很大,一直是魏文侯的一块心病。一天,魏文侯和吴起议论军事,对吴起说:“西河的地形就像一个楔子,深入魏国的内地,威胁着我们的安全。我一直想拔去这个楔子,可这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吴起忙说:“如果改革魏国旧的军事制度,强化军事训练,整顿武器装备,等军事力量强大了,夺取西河是一件容易的事,您不必焦虑。”
没过多久,魏国都城大梁的城门旁便挂起了招兵的告示,许多人围着告示纷纷议论着。
“这一次吴将军招兵真严格,士兵入伍还要考核,这可从来没听说过。”
“可不是吗?你看这考核的标准多高啊!”有人看着告示念出声来。身穿三层铠甲,头戴铁盔,腰佩利剑,肩扛长戈,操二十石强弩,带箭五十支,背三天干粮,日行一百里.........”
“你看这儿,考核合格者,可免去一家徭役,并赏给田地和房屋。这条件可真不错,咱们快去报名吧!'一连几天,将军府前挤满了报名的人群,吴起很快就招募了一支五万人的队伍。
新兵入伍后,吴起又采用了新的编队方法。身体强壮、善于近战的编为一 队,机智灵活、善于爬坡越沟的编为一队,忠实可靠、不怕牺牲的单独编为一队。这样一来,就可以根据战场形势变化的需要,派出不同的队伍去打击敌人。新兵训练开始了,吴起身为主帅,却整天和士兵们在一起吃饭、训练、睡觉。

一天,吴起看见一个士兵趴在营帐里没有出去训练。过去一问,原来是这个兵的背上生了一个毒疮。吴起掀起他的衣服一看,毒疮已经化脓了,便俯下身去为他吮吸脓毒。看到吴起满嘴的浓血,这个士兵感动得哭了起来。
消息传到这个士兵家中,士兵的母亲也哭了起来,邻居们相劝道:“你的儿子只不过是个士兵,吴将军却亲自替他吮吸疮脓。有这样好的将军,你还哭什么呢?”
“你们不知道啊。”士兵的母亲一边哭一边说道“当年吴将军曾为孩子的父亲吮吸过疮毒,结果他父亲因此奋不顾身,死在了战场上。吴将军现在又为我儿子吸脓,我真不知道这孩子又要战死在哪里了。我这是伤心的哭啊!”

16、碾压:秦被魏国摁着打

经过吴起的训练,魏国的军队迅速强大起来。魏文侯见时机成熟,便命令吴起带领军队攻打西河。
吴起二话没说,带着部队向秦国发动进攻,时间在公元前409年。
秦简公很快就领教了吴起的厉害。双方一交战,秦兵就大败,经营了十年的西河防线也不堪吴起一击。次年,吴起,继续向秦地深入,直插渭河平原的要地郑。于是,郑地之战全面爆发。
秦国人知道吴起兵临郑地时,举国震惊。只要这个地方被吴起拿下,那么渭河平原将无险可守。你当然可以说,无险可守,那就不守啊。可秦简公能不守吗?如果是别的地方,还真好说,可这个地方却是秦国的粮仓啊。
可以说,渭河平原一失,秦国就离亡国不远了。
秦简公一面调兵死守郑地,一面进行外交活动,派使者到齐国和楚国,请齐楚两国派出维和部队,向魏国进攻。
齐楚两国倒也够朋友——当然,主要是看在利益的面子上——迅速派兵,向魏国发起攻击。但你是知道的,齐国跟魏国并不接壤,因此,他们只攻打了魏国的几块飞地。
秦简公看到齐国和楚国真的很够意思,觉得局势立马倒向自己一边来了,不由大喜,于是下令河西防线的秦军切断吴起的退路,准备与守郑的主部队夹击吴起,让吴起有去无回。
如果是别人,估计这时候真的手忙脚乱了。
但魏文侯不是别人。他一点儿不理会齐楚两国,叫吴起带着主力部队继续打。比起秦国东部的大片土地,那几块飞地算个屁。
吴起当然更不怕,他看到秦简公这个调度,不由笑了。老子现在就是要跟你决战啊。双方主力在郑摆开阵势,一时战鼓隆隆,杀声震野。结果,秦简公大败。
而那个魏太子看到秦国西河防线的守军都去围攻吴起了,便带着部队渡过黄河,没花多少力气就攻破了秦国西河防线的军事重镇繁庞。这样,秦国的西河防线被彻底突破。
魏国部队大面积地进入秦国的领土。
秦简公没有办法,只得不断地退却。
吴起当然不断地前进,先后占领河西地区的临晋、王城、元里、洛阴、合阳、阴晋等城。
吴起更可怕的是,不但打仗无敌,对做群众思想工作、争取民心的业务也很精通。他占领了大秦国的地皮之后,军纪异常严明,制定了很多利民惠民政策,一下就把当地的民心拉拢过去。
秦简公面对强悍的吴起,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只得下令全民皆兵,甚至所有公务员也都武装起来,准备作最后一战。
幸亏魏国的实力还不太雄厚,没有一口吞掉秦国的能力。
但从此之后的一段时期里,秦国被魏国死死地逼在西部,断绝了与中原诸侯的交往。而魏国却因此获得一个发家致富的机会,一举稳了强国的地位。
秦国就这样陷于一段郁闷的低潮时期。
而秦简公不久也跟着郁闷地死去。
秦简公死去后,他的儿子即位,就是秦国的第二个惠公。
不久,让人惧怕的魏文侯也死去。魏国人觉得他老家人去世得太早了。其实他死的时候,已经是魏文侯五十年,要知道当时很多人都活不到五十岁啊。

17、奔楚:吴起带来改革风

吴起在魏国期间,‌虽然声望很高,‌但未能实现成为国相的志向。‌魏武侯即位后,‌虽然吴起被认为是国相的最佳人选,‌但最终商文被任命为国相,‌这让吴起感到不甘心。‌此外,‌公叔痤担任国相后,‌非常忌惮吴起的才能,‌通过排挤和魏武侯的猜忌,‌使得吴起在魏国的政治前景变得黯淡。‌这些因素共同促使吴起考虑离开魏国,‌寻找能够实现其政治抱负的机会。‌

楚国的情况和魏国并不相同。
魏国人多地少,可是楚国地多人少。当然,都是相对的,绝对来说,楚国的人口和地盘都比魏国要大。
楚国的状况实际上与整个周朝相似,楚王的状况则类似周王。
楚国当初称王,自以为与周朝匹敌,于是自行封诸侯。当然,楚国封的诸侯都是楚国公族。并且,都是世袭。
到春秋末期,楚国封的诸侯已经不计其数,各种公、侯满地都
是。与此同时,也算是汲取了周朝的教训,楚国还任命各种守,以负责地方的军事。这种关系,就类似屈宜臼和吴起之间的关系。正因为有了守,地方与楚王之间还算有些联系。
但是,守的地位较低并且不是世袭制,因此守和诸侯之间的关系并不平等,地方诸侯的势力往往更强大。
在不断地分封诸侯过程中,由于楚国的地盘够大,诸侯之间的矛盾不深,相互吞并也较为少见,也就因此,并没有出现类似晋国六卿那样的超级豪强,也就无人威胁到楚王的地位。
但是,世袭的诸侯太多,就导致诸侯们只关心自己封地的事情,没人关心国家。同时,功臣得不到封赏的机会,也就没有人愿意为国效力。
所以,虽然楚国地大物博,却形同散沙,根本无法形成合力。
楚国也存在士的问题,不过与当初魏国相比,就根本不是问题,因为楚国地大物博并且没有经过内战,所以士们还在享受禄田,没有生存的忧虑,也就没有那么高的犯罪率。不过相应的,士们的战斗欲望低下,满足于当下的生活。
所以实际上,尽管楚国的战斗力不强,可是士以上阶层的生活还是蛮幸福的,对于各种变法基本没有兴趣。
然而,吴起来了。

楚悼王并不关心大家的幸福感,而是关心国家的强大与否,因为大家的幸福感与他无关。
“令尹,都听你的,你说怎么整就怎么整。”楚悼王给了吴起全面的授权,他是实在没有办法了。
“好,我的建议是全盘魏国化。”既然有现成的模板,为什么不用?吴起自然不会甘心于全盘照搬,不过全盘照搬是个省时省力的事情,可以迅速见到效果。
吴起首先引进了魏国的《法经》,并且公之于众,适用于士这个阶层。可是这个举措基本上头疼医脚,《法经》公布之后,要找个犯罪分子来杀鸡给猴看都难。
整个楚国都在看吴起的笑话,卿大夫们则纷纷在私下嘲讽:“看他还能混多久。”
“我敢打赌,这姓吴的三个月内就要滚蛋。”一个名叫成威风的贵族这样说,公开的。
“大家不要这么说嘛,令尹变法刚刚开始,大家要有耐心。”庄臣则这么说,也是公开的,似乎他对吴起很有信心。
当然,庄臣还是很及时地向楚悼王作了汇报,汇报了大家的想法,并表示自己还是很看好吴起的。
楚悼王所听到的反馈基本上都是否定吴起变法的,好在楚悼王知道自己的卿大夫们的德性。不过说的人多了,难免还是有些心里打鼓。

“这个,这个好像没什么用啊。”楚悼王对吴起说,尽量委婉一些。
“没关系,还有呢。”吴起当然不止这一把刷子,看见第一招走空,紧接着出了第二招。“楚国这么大,为什么国家还穷?为什么国家还不够强大?很简单,土地都封出去了,卿大夫和诸侯们富了,国家穷了。怎么办?拿回来啊。”
“好,拿回来。”楚悼王眼前一亮,他对这帮卿大夫和诸侯们早就看不顺眼了,要好处的时候都来了,打仗的时候都跑了,养他们干什么?但是,随即又眼前一黑,为什么?因为这个群体太过庞大,动他们只怕有风险。“不过,他们人数众多势力强大啊,弄不好,咱们都有危险。”
“大王,不变法,国家危险;变法,咱们危险。我看,宁可咱们危险,也要保住楚国啊。”
楚悼王想想也是,要是任由现状发展下去,只怕国家迟早灭亡,自己不是一样玩完?
“干。”楚悼王下定了决心。

吴起公布了一道命令:三代以上的封爵全部取消。这一下,整个楚国算是炸了营。
原本把吴起只当个笑话的贵族们现在发现自己才是笑话了,原本以为永世幸福的生活在一瞬间成了竹篮打水。贵族们非常气愤,甚至有造反的想法。可惜的是,长期以来诸侯们之间没有什么联络,仓促之间也无法结成同盟。更要命的是,他们的手中都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与楚王抗衡。
封爵取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封地大幅缩水甚至被全部收归国有。基本上,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国有化运动,也是对特权阶层的一次集中清算。
原本,吴起希望自己站稳脚跟,积蓄一些力量之后再进行这一步。可是,来自卿大夫们和楚王的压力让他不得不提前了。

18、成效:短期内四处开花

被免去爵位的贵族们痛苦万分,于是开始串联,最终,找到了两个人去向楚悼王诉苦。上访诸侯的哭诉路数基本上是两类,第一类是摆功劳摆资格,讲述自己的祖先如何为国家建立功勋,这个国家要是没有自己祖先早就完蛋了之类,楚王这简直是忘恩负义;第二类是哭穷,说自己家里多少个老娘多少个孩子,这要是剥夺了爵位,大家只好讨饭饿死街头,楚王这简直是没人性。
尽管楚悼王不肯见他们,可是整天在外面吵也吵得心烦,也知道他们在哭诉些什么,这让楚悼王有些恼火了。
“令尹啊,你看看怎么办呢?这些人整天在外面哭诉,说不准什么时候聚众闹事,事情可就大了。”楚悼王请吴起来商量。
“杀一批,其他就不敢闹事了。”吴起的意思就是武力镇压。
“这,不太好吧?”楚悼王有些犹豫,不管怎么说,这些人不是功臣后代就是本家亲戚,人家也没造反,要真杀他们还真下不了手。
“那这样吧,他们不是说自己没饭吃了吗?给他们找个吃饭的地方就行了。楚国地盘这么大,南面西面还有好多土地没有开发,不如就把他们迁到那里去,不就解决了吃饭的问题了吗?”吴起这招够狠,就是要将这些人弄到边疆去开荒。

于是,吴起出动军队,将前来请愿哭穷的这一批人全部押送到边疆开荒去了。要知道,从前这可是处置罪犯的方法,如今被吴起毫不留情地用在了诸侯们的身上。
这一点是吴起变法与李悝变法最大的不同,李悝变法虽然也提到要废除世袭,但是魏国的世袭本身就少,并且都是新贵族,实际上能够取消的世袭凤毛麟角,基本上也就是说说而已。而在楚国不同,世袭贵族数量庞大,并且多数是世袭多年的老贵族,盘根错节十分复杂。所以,吴起下定决心动他们,是冒了极大的风险的。但是同时,如果不动他们,其他所有都是空谈。
从这一点上说,吴起变法的勇气要大于李悝。
现在,被剥夺爵位的诸侯们傻眼了,谁也想不到这个魏国人这么狠。可是,谁也不敢再去京城上访请愿哭诉了。楚悼王的门前安静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安静。

“诸侯们的土地拿回来了,可是这还不够。大王,你知道吗?现在楚国的官民比例比魏国高出二十倍,比齐国高出三十倍,平均十几个老百姓就要养一个官员,这怎么养得起?不仅官员作风懒散,效率低下,还存在因人设官现象,甚至有大量的人吃空饷。所以,我们必须要裁撤冗官,削减开支,提高官员的办事效率了。”
吴起又抛出一个重磅炸弹来。楚悼王立即表示支持。于是,吴起在楚国展开大规模的裁员行动,撤销大量的部门和职位,非关键岗位降低薪水。一时间,大量官员失业。

一年时间过去,楚国变得富裕了,国家有钱了。
“现在该怎么办?”楚悼王的日子越过越舒爽,腰包满了,说话也有底气了。
“俗话还说:强壮想打人。”人,不论什么得到了充实,总是想要发泄出去。国家强大了,当然就想扩张,想宣示自己的力量。
“太好了,打谁?魏国?”楚悼王来了精神,他是一个喜欢打仗的人。
“别介,魏国太强大,再说还有赵国和韩国帮着,暂时不动他们。”吴起急忙否定了楚悼王的想法,心说我老婆孩子还在魏国呢,就先别扯这个淡了。“依我看,楚国的南面都是蛮子所占,我们为什么不把他们的土地夺过来呢?”
“好啊好啊。”楚悼王觉得这个想法好,可是随后想起一件事来。“可是,楚军的战斗力好像不行啊,别看南面的蛮子们不认识字,可是打仗还是很拼命啊。”
“这个好说,咱们不是收回了很多土地,罢免了很多官员吗?那么多土地那么多空出来的职位都可以拿来给立军功的人啊。”吴起说。办法还是老办法,照搬魏国的军功制,不愁没人卖命。于是,吴起颁布了军功制。

由于楚国和魏国的情况不同,军功制实际的效果远没有想象中的好。不过不管怎么说,激励作用还是有的。吴起亲自领军向南方进攻,南方的蛮族当然不是对手,楚军一路南下,从洞庭湖直打到苍梧,楚国国土面积大大增加,人民数量大大增加。别的不说,吴起开疆拓土的功劳是实实在在的,人们无话可说。也正因此,楚悼王对吴起更加信任。
从苍梧归来,吴起主持了楚国首都郢都的改建扩建工程,使之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以往,这一类工程都是承包转包,各级卿大夫们从中捞取油水。可是此次,吴起全程亲自督办,卿大夫们没有油水可捞。
“狗日的吴起,什么好处都要自己捞走,自己吃肉,连骨头也不给我们啃。”成威风很恼火,到处散播这样的言论。
“不要乱说,令尹这样做,也是为了国家好。”庄臣也四处这样说,似乎他很支持吴起。
但是,他还是免不了把大家的议论转达给了楚悼王。
于是,楚悼王派人暗中调查修城的款项,最后却发现吴起分文未取,清廉得一塌糊涂。

19、捉奸:世上最危险的事

表面风光,但是危机四伏。表面越是风光,危机就越是四伏。吴起的一系列变法的确使得楚国的军力强大了许多,但是,在经济上的发展并不明显,百姓没有得到实惠。
“国家没收了那么多土地,可是有一分到我们手里吗?”在幸灾乐祸之后,百姓开始算变法账,发现变法与自己其实没有什么关系,幸灾乐祸固然很快乐,可是吃饭穿衣养老婆孩子才是大家真正关心的。
于是,楚国百姓从期待到看热闹,再到冷嘲热讽准备看好戏。所以,任何变法,不管其初衷是什么,不管怎样顺应民意打击既得利益阶层,如果百姓无法获得实惠,这样的变法最终会被人们所厌弃。
与此同时,尽管军功制推行,可是楚国发动的战争并不多,因此能够立功受赏的人也并不多。
也就是说,新的支持吴起和楚悼王的利益阶层并没有形成。而既得利益阶层受到沉重打击,他们的怨恨与日俱增,对吴起乃至楚悼王都恨之入骨。
这样,吴起和楚悼王在某种程度上沦为了全民公敌。

不停地有人在以各种方式影响楚悼王,希望他能够手下留情,给大家留条活路。可是,楚悼王是个倔脾气,横下一条心把国家交给吴起打理,其余人的话都当成耳边风。
终于,既得利益阶层意识到:不搬掉吴起背后的大山,就无法阻止吴起变法的步伐,大家的好日子就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怎么办?
庄臣和成威风私下里召集了一帮旧贵族,商讨当前的形势,结果是成威风组成了刺杀楚悼王的小组。

他们首先收买了一个卫士,因为卫士并不住在宫里,而且卫士都是出身贵族,而这个卫士出身旧贵族,家里人也都恨透了吴起和楚悼王。
不过,卫士无法下手,因为还有其他卫士一同守卫后宫。于是,卫士拿了钱,收买了一个厨师。可是,厨师也下不了手,因为每道菜在端给大王之前他必须当着内侍的面自己先尝。于是,厨师收买了一个内侍。可是,内侍也下不了手,他担心自己打不过楚悼王。于是,内侍收买了一个宫女。可是,宫女也下不了手,因为她是女人,怕自己会心软。
层层分包转包之后,钱花得差不多了,可是怎样刺杀楚悼王还是没有谱。

有的事情,看上去能办的人很多,可是实际上一个也办不了。成威风非常恼火,因为刺杀计划到现在无法实施,出钱的旧贵族们认为成威风是在忽悠大家,是个非法集资的骗子。一些人找上门来要求还钱,否则就去告发他。
成威风被逼得没有办法,于是来找卫士要还钱,否则要去自首,跟卫士同归于尽。卫士没办法,去找厨师;厨师没办法,去找内侍;内侍也没办法,去威胁宫女。到最后,所有被逼的人都决定铤而走险了。

卫士在朝廷里攻击楚悼王,结果被其他卫士杀死。厨师在晚饭里下了毒,自己不得不先尝一口,结果把自己毒死在厨房里。
内侍在伺候楚悼王的时候突然拔出一把刀来,可是毫无武功的他被楚悼王活活掐死。侍女在服侍楚悼王上床睡觉的时候也准备了一把剪刀,可是拔出剪刀之后下不了手,干脆一剪刀把自己捅死了。

楚悼王吓得要命,这半天不到已经遭遇四拨恐怖分子的袭击,身边的人看上去都像坏人,怎么办?哪里最安全?
想来想去,楚悼王决定去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地方躲藏,等到天亮再想办法。那么,什么地方是大家都想不到的?
楚悼王有一个小妾名叫曾乙,受宠幸过一段时间之后被打进了冷宫,住在靠近厕所的一处房子里,很久没有宠幸过了。楚悼王认为没有人会想到自己会去那里,于是偷偷地跑去了曾乙那里。
冷宫其实并不冷。冷宫紧挨着厕所,厕所紧挨着墙。墙的外面,就是巡逻的士兵。可是,士兵到了天黑就不巡逻了,为什么?因为士兵翻墙进来了,沿着厕所,进入了冷宫。所以,冷宫并不冷,充满了温暖。
楚悼王鬼鬼祟祟溜进了冷宫,他以为自己会受到欢迎。士兵吓得半死,他以为楚悼王是来捉奸的,事实上他也确实被捉奸在床。
“大王饶命,大王饶命。”士兵急忙求饶。
“嘘。”楚悼王示意他声音小一点,生怕被人听见。
于是,士兵知道楚悼王不是来捉奸的,而是来避难的。既然如此,怕他个球?不过既然被捉奸了,将来一旦追究起来,只怕小命难保。怎么办?
士兵的武功是很高强的,否则也不会被选中来保卫楚王。
于是,士兵把前面几个人没办成的事情给办了。
这世界上,最危险的一件事情就是捉奸了。

20、失算:吴起之死无赢家

楚悼王驾崩的事情在第二天早上传了出来。
每个人都知道楚悼王是被勒死的,可是每个人都假装以为楚悼王是突发心脏病死的。
究竟是谁杀死了楚悼王?没人知道。因为楚悼王的尸体是在厕所边上被发现的,他究竟在哪里被杀死,谁也不知道。
吴起大为震惊,他知道这是一场典型的政治暗杀。他一边处理楚悼王的丧事,一边进行调查。可是调查的结果令他自己也很困惑,因为几个刺客都已经当场死亡,那么是什么人杀死了楚悼王呢?吴起怎么也猜不到。
但是,吴起知道事情是旧贵族们干的,他准备在为楚悼王下葬之后对他们进行下一步的清算。
与此同时,吴起也加强了自己的安全保卫工作。终于,到了楚悼王下葬的日子,出殡的地点就在朝廷。

吴起作为令尹将要主持整个下葬过程,所以他来到了朝廷。按着规矩,他的卫士们守在朝廷的外面。
楚悼王的尸体就放在他平时坐的地方,脸上的表情还带着惊恐,脖子围了红色的围巾以掩饰勒痕。
“大王,我会查出凶手,为你报仇的。”吴起对楚悼王说。他是真心的,他始终感念楚悼王的知遇之恩。楚悼王没有任何反应。
就在这个时候,朝廷外面传来很多人的呼喊声,紧接着是刀剑碰撞的声音。很快,朝廷的门被推开。旧贵族们拥了进来,看上去足有几百人,而外面的声音听起来至少有上千人。
“你们来干什么?没有命令,谁让你们进来的,都给我出去!”吴起怒喝。尽管当前的形势看上去不好,可是从心底里吴起还是看不起他们,藐视他们。果然,吴起的气势压倒了旧贵族们,一时间,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做。
“吴起,到这个时候,你还敢这么嚣张?”成威风的声音,充满了仇恨。
“谁?刚才谁说话?你哪个单位的?”吴起说。当然,这时候还没有单位的说法,不过就是这么个威胁的意思。
“去你娘的,老子哪个单位的关你屁事。”成威风骂道,之后大声喊道,“兄弟们,报仇的时候到了,射死他。”
说完,成威风拉开手中的弓,一箭射了过来。箭擦着吴起的耳边掠过,他并没有害怕,但是他知道今天会是个怎样的结局了。吴起转头看看楚悼王。
“大王,我来了。”吴起轻轻地说。
一支箭扎在了吴起的肩头,紧接着,腿上、胸前都中了箭。吴起踉跄着到了楚悼王的身边,之后倒在了楚悼王的身旁。
复仇的箭如雨水一般射来,每个人都把随身的箭射了个精光。吴起的身上插满了箭,楚悼王的身上也插满了箭。
吴起拼尽全力扭过头去看看欢呼中的旧贵族们,微笑着轻轻地说了一句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话:“一群傻逼在狂欢。”
楚悼王死了,吴起死了。

楚悼王的儿子熊臧继位,就是楚肃王。楚肃王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追谥父亲为悼王,因为父亲死得比较惨。
之后,楚肃王下令把朝廷中的箭拿来数了数,足有上千支。这些箭,有的射在吴起身上,有的射在楚悼王身上,有的射在墙上。基本上,楚悼王和吴起都被射成了刺猬。
根据箭上的标志,可以判断一共一百多家的人参与了杀害吴起以及箭射楚王,射到楚悼王身上的箭则有七十多家的。
箭射楚王是什么罪?死罪。
于是,楚肃王下令,参与箭射楚王者处以死刑,没收全部财产,其家族男的为奴,女的为娼。
一时间,七十多家旧贵族惨遭灭门。
到这个时候,他们总算明白吴起为什么会倒向楚悼王,也总算明白吴起最后的微笑是什么意思了。
成威风死得很惨,因为他是带头人。庄臣平安无事,他被楚肃王重新任命为令尹,主持了楚悼王的葬礼。
老政治家就是这样,他们只在暗中负责煽风点火,绝不会冲在最前面。
吴起已经死了,不过因为死前故意倒在楚悼王身上,导致楚悼王被射成刺猬,按照《史记》的说法,吴起被“肢解”。
在庄臣的提议下,楚肃王决定废止吴起的变法,恢复大部分被免去爵位的旧贵族的爵位和封地。
屈宜臼又成了息公,于是他从韩国回到楚国。
就这样,吴起的变法宣告终结,楚国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从起点回到了起点,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失败的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