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选择》米尔顿·弗里德曼
2019-11-30 11:48:57一、经济学界的矮巨人
我们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发现在武林界有各种各样的门派,比如说少林派、武当派、青城派、峨眉派……山头林立。那么在全世界所有的学界里面,小山头最多,门阀最为严重的就是经济学界。
有人算了一下,经济学界居然有超过一千个大大小小的门派,比如说经济学里面有个“古典经济学”,然后有“新古典经济学”,再接着有“新古典综合经济学”,再接着还有“新型新古典经济学”等等等等。
为什么经济学就有那么多的门派呢?
说明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掌握了真理;第二件事情,这个行当里面没有所谓的绝对真理。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经济学界最大的山头叫做“芝加哥学派”。这个学派的大本营在美国的芝加哥大学,它的主要学术立场就是崇尚自由经济。它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最重要也是唯一的一个因素,政府最好不要干预市场。
所以芝加哥学派是凯恩斯主义的一个对立面。同时芝加哥学派非常注重对企业的研究,它认为企业的创新精神是市场活跃和经济进步唯一的动力。
芝加哥学派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曾经诞生了七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所有学派中获得这个奖最多的门派。而这个门派的带头大哥就是米尔顿·弗里德曼。他被认为是经济学界的一个矮巨人。
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弗里德曼在很长时间里面是新闻周刊的撰稿者,也因此,他的名声超出了学术界,而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所知道。
他最为广为人知的一句话是什么?是1975年的时候,他在自己的新闻周刊专栏中有一篇文章叫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他认为,任何商品都有一个价格,价格都是由劳动力成本、流通成本、税收成本以及企业家的对商品的出售预期所决定的。
米尔顿·弗里德曼说,任何一个商品,如果它的定价低于市场价格的话,那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有人对它做了补贴。这个补贴的角色有时候是政府,有时候是企业。
如果是政府提供的一个商品,它的价格低于市场价格的话,每个老百姓觉得说,好像我吃了一顿免费的午餐。政府补贴我,让我吃了顿免费的午餐。
但是弗里德曼告诉大家说,如果政府提供的商品价格低于市场价格的话,其实你没有吃免费的午餐,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做了补贴,那么这个纳税人的钱是谁交的?兄弟,就是你交的。所以,你一方面好像吃到了一个免费的午餐,实际上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每一个纳税人因此多交了税来完成了这个补贴。所以在弗里德曼看来,这种免费的午餐是全世界最最昂贵的。
他的这个理论不仅在政府商品的供给中有效,同时在企业商品供给中也同样有效。
比如说,在前几年中国有一个杀毒软件公司。杀毒软件本来需要收费的,然后这个兄弟跑进去跟大家说,我的杀毒软件是不要钱的,两年时间,把所有收费的杀毒软件全部干没了。同学们觉得挺高兴的,你看,我今天用杀毒软件,原来需要钱,现在不需要钱。
结果,当所有的收费的杀毒软件都消失以后,那么这家公司靠什么赚钱呢?它有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它就开始卖广告给你,开始卖游戏给你,所以看上去是一个免费的产品,其实它的背后是因为转移了一种获利的模型。
这就是弗里德曼所指出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三、弗里德曼的两个学术立场
在学术界,弗里德曼可以说是哈耶克的同行人。
在西方经济学界,凯恩斯主义之后,两大自由经济学家的旗手,一个是哈耶克,一个是米尔顿·弗里德曼。
在学术上,弗里德曼有两个立场。
1.极度崇尚自由
他认为自由是人存在的唯一的健康的一种状态,他说,一个把平等置于自由之上的社会,两者都得不到,相反,一个把自由置于平等之上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两者兼得。自由、私有、市场,这三个词是密切相关的,在这里,自由是指没有管制的、开放的市场。
弗里德曼认为,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就是应该由私有资本所主导的,而这个市场的最基本的环境就必须是自由的,没有管制的。那政府干什么呢?政府只扮演一个法律制定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它绝对不应该亲自下场来参与比赛。这是一种自由主义的经济主张。
2.极端警惕政府
他说,已经集中起来的权力,不会由于创造它的那些人的良好愿望而变得无害,政府才是导致今天经济不稳定的主要根源。
里根在当美国总统的时候曾经引用过弗里德曼的这句话,他说,政府是造成市场不稳定的根源,所以政府应该垂拱而治,把市场配置的所有的能力都还给自由的市场经济。
经济学界中,我们购买一个商品,无论是去买一个牛奶,无论是买一个股票或者买一辆汽车,或者买一个房子,它的背后都有一种预期。所以每个人都有一种对未来经济的一种预期的管理,那么政府也有一种预期的管理能力。
当企业、个人和市场共存于商业世界的时候,弗里德曼认为说,政府应该是最稳定的那个锚,就是你要告诉大家说,我打算干什么事情,然后这个事情它的时间是多少周。在政府所有的供给中,货币是最重要的一个供给物,所以弗里德曼认为说,你必须要告诉每一个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面,你的货币供应量是多少。
那么问题就产生了,在弗里德曼认为说,当政府的货币供应量是稳定的时候,那么市场对未来的判断就会稳定。但是在凯恩斯主义者看来,如果政府的货币供应量稳定,在长期做一个承诺的话,那么就有问题,政府缺乏调节市场的能力。政府的货币政策,政府的信贷政策就缺乏弹性,就变成一个钢板一块。那么当市场出现大型波动性行为的时候,政府就会束手无策。
所以弗里德曼的这个主张就跟凯恩斯主义形成了对立面,他把自己这个学派叫做“货币学派”,是一个专门的独立的小山头。
弗里德曼曾经说,在50年左右的时间里面,货币学派只是学术界的一个小小的人物,是凯恩斯主义的陪衬物。
四、弗里德曼和中国1988年的物价改革
1980年代,弗里德曼跟我们中国的这一场改革开放,居然也有一个非常戏剧化的交集。
当时党的总书记赵紫阳和弗里德曼见面的时候进行了非常深入的交谈。紫阳问弗里德曼说,中国的问题非常复杂,就好像一个老鼠它有很多条尾巴,然后这些尾巴现在像乱麻一样地纠缠在了一起。总书记问弗里德曼,我应该怎么解开这个老鼠的尾巴呢?
弗里德曼说,总书记先生,这件事情很容易的,你只要拿一把剪刀,把老鼠的尾巴一下子剪掉就可以了。所谓的长痛不如短痛,要用非常坚决的方式来完成这一次的价格改革。
也就是在弗里德曼这些经济学家的推动下,到了1988年10月份的时候,中央政府下决心,说什么呢?要进行物价闯关,就是彻底地放开物价。
中国的这一轮价格闯关在1988年的12月份,第四季度的时候造成了中国整个市场极大的混乱,所有商店里的商品全部被抢光。
当时有一个新闻,就是上海的一个市民如果在1988年的11月份或者12月份,他要到商场里面去买一个压力锅,他必须要凭1988年的结婚证。就是,如果你今年不是为了结婚,你干吗来买这个压力锅呢?满街的商品都被抢光了。
所以到了1988年十二月份的时候,物价闯关被迫停止,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十年之后进入到了一个低迷期。直到1992年的时候,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国经济才慢慢走出了低迷的通道。
为什么中国物价闯关失败了呢?当时所有的东西都算得很准确,但只有一件事情没有算准,就是消费者的心理。
因为中国在很长时间里面是一个短缺经济,我们买一块布,我们买块豆腐,我们每个月吃的米都需要有粮票、豆腐票、自行车票、煤球票来控制,所以80年代虽然物价慢慢开放了,但是在一代人的记忆中,大家仍然有饥饿的短缺的记忆。就大家认为说,商品永远是不够的,永远是需求大于供给!
所以,当突然间开始物价上涨的时候,突然宣布要物价闯关的时候,每一个有计划经济记忆,有票据记忆的中国的消费者都会干一件事,就是赶快跑到商场里面去把该买的米,该买的油快点买到家里来。虽然改革我们非常支持,但是我们家还得吃饭,改革的阵痛不能在我们家发生。所以当宣布物价闯关的时候,整个市场因为短缺的记忆造成了一种挤兑效应。
弗里德曼在美国,美国在很长时间里面是一个过程经济,商品供给远远大于需求,但是在中国是需求大于供给的一个市场。他们没有在中国大陆生活和工作过,所以他们没有这种短缺的记忆。
这也就是1988年的中国市场上所看到的一个景象。
弗里德曼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对市场有绝对的崇尚的精神,对政府极端地警惕,他也非常希望干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这个主张用作屠龙之刀,拿这把刀能够去改变世界,我想这个是所有经济学家心目中的一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