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3 15:12:32
摘要:1、晋三郤 傲慢贪婪兼无礼
三郤(xi)是晋国出现的一个权臣集团,主要由郤锜、郤犨、郤至三人构建。三人皆晋国郤氏家族成员,时人称之三郤,又作三郄。三人皆有才干,为政要职,且关系密切协调,可谓同生共死。
首先是郤錡。郤锜是郤克嫡长子,郤缺嫡孙。前587年,郤克死后,原下军将栾书继为中军元帅,栾书抑或报答郤克知遇之恩,安排郤锜为下军将,直接超越赵同。郤锜进入卿士行列,此时郤、栾两家可谓至亲,双方相互提携,共举大业。
其次是郤至。郤至为郤义曾孙,郤扬之孙,郤扬封于步,立步氏,为郤氏小宗。赵氏灭门后,郤锜安排自己能干的堂弟郤至进入十卿,佐新下军,以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很快,郤至就显示出杰出的政治才干,在各种场合,各类才干发挥的淋漓尽致,郤氏的势力大大增强,
最后入围的是郤犨。郤犨为郤义之孙,步扬幼子,蒲城鹊居之弟,郤克的堂弟。前577年,郤犨将新军,并担任公族大夫。三郤正式成型。郤氏家族势力更为庞大,似乎坚不可摧。
鄢陵之战后,三郤春风得意,达到了历史的巅峰。至前574年,中军佐士燮忧愤而死,三郤的地位依次提升。郤家人明显不懂何谓低调。郤克靠着高调,成为了执政,郤锜要学习爸爸,做什么事情都要强梁霸道,直至别人屈服,到三郤成型后,郤锜就更加肆无忌惮了。终于他敢于明目张胆的去抢厉公宠臣夷阳五的田邑,摆明了不把国君放眼里。
士会决定退休了,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后,他把原因告诉了儿子士燮。
儿啊,你听我说,如果一个人阻止别人的怒火发出来,他就很危险了。郤克现在对齐国是一肚子怒火要发,如果不发在齐国身上,那就一定要发在晋国身上。可是他没有权力讨伐齐国,就没办法报复齐国。这个时候如果我不把位置让给他,恐怕他的怒火就会转移到我身上。所以,我要退休,把位置让给他。士会说。
什么叫知道进退?知道进很容易,知道退很不容易,而士会是知道退的。到后来三国时期的贾诩被认为是计谋最深,最聪明的人,而他的为官之道就是在克隆士会。
『权力斗争金科玉律第十八条:当你成为强势人物或集团的障碍的时候,要懂得主动让开。副一条:主动让路和被踢开绝对不是同样的效果。』
『权力斗争金科玉律第十九条:把功劳推给自己的上级。副一条:不要和下级争功。』
『权力斗争金科玉律第二十条:最好没有正义感,即便有正义感,也千万不要出头。副一条:相信坏人一定会被收拾,但不要认为自己能收拾坏人。』
『权力斗争金科玉律……
阅读全文
2018-06-02 19:03:21
摘要:21、鸟飞了 楚庄王一鸣惊人
楚穆王在登基十二年之后鞠躬尽瘁了,儿子熊侣继位,就是楚庄王。
楚庄王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楚庄王元年(前613年),楚国发生了叛乱。简要介绍一下叛乱经过。
两个叛乱分子叫做公子燮和斗克(子仪),公子燮还是庄王的叔叔,早就想当令尹,可是就是当不上,所以很气愤;斗克呢,当年跟秦国人打仗被活捉了,后来秦国想跟楚国建立外交关系,共同对付晋国,所以把斗克给放回来了,算是和平特使。两国建立邦交之后,斗克认为这都是自己的功劳,可是自己不受重用,所以也很气愤。
这哥俩很羡慕赵盾,所以决定在庄王继位时间不长、太师潘崇率军出征的时候发动叛乱。派几个强盗杀了令尹子孔,然后哥俩个想当什么当什么。
可是这俩的政治智慧是没办法跟赵盾比的,叛乱是叛乱了,可是楚国强盗好像不如晋国强盗那么好使,子孔没杀成,那边潘崇率领军队又杀回来了。没办法,挟持着庄王逃命吧,结果逃到半路上被人给杀了。
楚庄王登基转眼三年,三年来,除了被挟持着出了一次郢都之外,其余时间就都在宫里混了。《史记》记载:庄王继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令国中曰:有敢谏者死无赦。
三年来,楚庄王整天淫乐,不分昼夜,太史公说他从来不发号令,其实错了,他发了一条号令,这条号令就是:谁敢来进谏,杀。
关键时刻,总是有人挺身而出,一个听起来似乎不大可能挺身而出的人。嬖(bi)人伍参,所谓嬖人,就是宠臣的意思,听上去似乎很不好听。其实,嬖人并不等于太监,也不等于出身低贱,嬖人主要就是陪着君主吃喝玩乐,讲讲段子,搞搞模仿秀等等,说白了,就是逗君主开心的那么一类人。当初齐国的易牙、晋国的优施就都是嬖人。
你来了,正好,说个黄段子给大家乐乐。看见伍参,楚庄王挺高兴。
说是山上有个洞,洞里有个鸟,三年过去了,这鸟既不飞也不叫,这是个什么鸟?宠姬们听了,一个个嘻嘻地淫笑,这真是个够黄的谜语。
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参退矣,吾知之矣。楚庄王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这个黄色谜语其实并不黄,伍参说的这个鸟不是别人,就是说的他楚庄王自己。
一鸣惊人和一飞冲天这两个成语,就是被楚庄王这个天下第一淫民一次性发明出来的。
突然有一天,上朝。楚庄王下令。三年了,除了登基仪式之外,楚庄王就没有上过朝。
百官被紧急通知上朝,大家一通忙乱,几年没见最高领导了,连穿什么衣服去都快忘了。没办法,一通忙乱,上午通知……
阅读全文
2018-05-27 16:12:43
摘要:11、子弑父 悲乎楚成王之死
楚成王很早就决定立太子,齐桓公不够聪明,迟迟不立太子,结果最后引起内乱了吧?最后被自己儿子给饿死了吧?哈哈。楚成王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楚成王认真汲取教训,要立大儿子商臣为太子。
后来,楚成王又答应了公子职的娘,要废了商臣,立公子职为太子。
什么事情如果让女人知道了,基本上第二天天亮以前就所有人都会知道。公子职的老娘第一时间告诉了自己身边的侍女,侍女们第二时间告诉了宫里的其他宫女。想想宫里有多少女人,就知道这个消息泄露得有多快了。
商臣第三时间就得到了消息,怎么办?他第四时间把自己的师傅潘崇给请来了。
公子啊,别急,啊,别急。凡是内幕消息,分成两种。一种是保密工作没做好泄露出来的,另一种是有人故意造谣散布出来的。如果真有这事儿咱们以为没这事,还傻不唧唧等着继位,那就傻冒了;如果没有这事咱们偏偏相信有这事,冒冒失失采取行动了,那就更傻冒了。所以,当前最要紧的,是弄清楚究竟有没有这样的事。师傅出马,分析得头头是道。他们决定先验证内幕消息。
江芊,来自江国的美女,年轻貌美,深得成王的欢心。
这一天楚成王去云梦狩猎去了,商臣用江国最着名的一味菜叫做回头鱼来宴请江芊,果然,江芊答应了。
江国师傅的回头鱼做得果然鲜美,江芊十分高兴,吃得津津有味。好吃,好吃,鲜嫩,鲜嫩。我从小就喜欢,可惜嫁到楚国之后就少有吃到。江芊夸赞。
嘿嘿,我说夫人的皮肤怎么这样鲜嫩,原来是因为吃这样鲜嫩的鱼长大的。商臣语带调戏,一双色眼在江芊的脸上扫来扫去。
夫人,你看,多么圆的月亮啊。大王打猎去了,夫人何不在我这里打个野食?商臣厚着脸皮说,两眼就盯在江芊微露的胸口。如果说刚才那句是调戏,这句就是赤裸裸的勾搭了。
江芊终于忍不住了,她腾地站了起来。啊呸,不要脸,臭流氓。怪不得你爹想废了你立公子职,你真是活该背时。江芊涨红了脸,指着商臣的鼻子大骂起来,嘴里没咽下去的回头鱼喷了商臣一脸。
商臣一点也不生气,更不恼火,他依然面带笑容,得意的笑容。事情已经很清楚了,内幕消息是准确的。事实上,内幕消息基本上历来都是准确的。
一个月以后,到了十月。商臣以东宫,也就是太子府的部队包围了王宫。楚成王被软禁在了自己的宫里,确切地说是被关押了。
一代雄主,落到如此一个下场。那一年,是楚成王四十六年(前626年),楚成王享年五十七岁。
同样的死法,楚成王和齐桓公……
阅读全文
2018-05-26 19:16:22
摘要:1、救宋围 文公取曹卫两国
公元前632年年初,晋文公统率晋军主力逼近晋卫边境。他以曹共公当年对己无礼为借口征讨曹国,向卫国借道,为卫成公所拒绝。晋文公遂统兵绕道南河渡过黄河,接着乘机袭占了卫国的五鹿,同时进占敛盂,使晋军处于卫都楚丘东面约30公里处,东距齐之穀邑约120公里,南距曹都定陶约80公里。
晋军据此,西逼卫都,东威楚兵戍守之穀,南胁曹国,处于有利的战略地位。晋文公遂在此地展开外交活动,与齐昭公在孟举行会盟,结好于齐国。卫成公见晋齐联合,声势浩大,想请求与晋和好结盟,但为晋文公所拒绝。卫成公不得已向楚告急,遭国人反对,被驱逐出卫都。
晋军于是轻松地占领了整个卫国。卫国被晋攻灭,在诸侯中引起很大震动,鲁国本来是楚的同盟国,曾派兵援卫,这时也转而和晋、楚保持等距离。晋文公便利用这一有利形势,统军南下攻曹。同年三月,攻克了曹国都城陶丘(今山东定陶),俘虏了曹国国君曹共公。
晋军攻打曹、卫两国,原来的意图是想引诱楚军北上,解救宋围,伺机机动歼敌。然而楚军却不为所动,反而加紧了对宋都商丘的围攻。于是宋成公又派门尹般向晋告急求援。
这就使得晋文公感到进退两难: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即如不出兵驰援,既对不起当年过宋时宋襄公的礼遇,又势必失去宋这个同盟国,损害自己称霸中原的计划;但若出兵驰援,则原定诱使楚军于曹、卫之地决战的战略意图便将落空,且在齐、秦无意同楚交战的情况下,己方兵力有限,在远离本土条件下与楚军交锋亦怒难以取胜,另外这样做也违背了过去与楚王的誓约。
为此,晋文公再度召集大臣进行商议,新任元帅先轸仔细分析了形势,建议让宋国表面上同晋国疏远,然后由宋国出面,送厚礼给齐、秦两国,由他们进行调停,请求楚军撤兵。同时晋国把曹、卫的一部分土地赠送给宋国,以坚定宋国抗击楚军的决心。
先轸进而指出,楚国同曹、卫本来是结盟的,如今看到曹、卫的土地为宋所占,必定会拒绝齐、秦的调解。而齐、秦既然接受了宋国的厚礼,这时便会抱怨楚国不听劝解,从而同晋国站在一起,出兵与楚作战。晋文公对此计颇为赞赏,马上一一施行。
楚成王果然拒绝了齐、秦的调停;而齐、秦见楚国不给自己面子,也大为恼怒,便出兵助晋。
齐、秦都是当时的大国,他们放弃中立立场,不但使得晋楚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战略态势也有了巨大的改观,即楚国处于战线漫长、后……
阅读全文
2018-05-20 11:23:22
摘要:21、宫斗戏 机关算计一场空
骊姬大获全胜,献公就着力培养奚齐了,没办法嘛,其他几个大儿子都被赶走了,同时让荀息做他的师父,因为荀氏家族家风比较谨慎,从不轻易站队,其他较为有实力的家族,郤氏家族的族长陪着夷吾逃亡了,狐家的狐突暂时蛰伏,两个儿子陪着重耳在北翟避难,剩下的大家也都挺安分,献公自以为国内这些势力都摆平了,把荀家列为各大家族之首,希望荀家能忠心恳恳的辅助骊姬和她的儿子奚齐,只可惜,他忘了一个最不应该忘记的人,这个人将把他身前布置的所有东西全部粉碎,让王室再次上演了悲剧。。。。。。
荀息自打被任命为上大夫,作为托孤大臣来主持政务,正想大展拳脚。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朝堂中一直沉默的另一派已经准备一场新的政变了。这一派就是原先三巨头的另两位里克和丕郑。在献公的时候,他们的位置还比荀息高,可惜在太子案中因为他们的站队错误,所以托孤的时候,根本没有他的位置。献公还忘了,里克现在仍然手握晋国的军权。里克的手中不仅有晋国下军,还有晋国上军,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上军的七舆大夫都是他的人,都唯他马首是瞻。献公一生算计别人,偏偏老了的时候犯了一个一生中最大的错误,没有夺取里克的军权。
献公走后,里克和丕郑早就已经秘密开始串联,暗下活动,准备推翻政权,把奚齐、荀息都给废了,把重耳弄回来。具体政变思路如下1、跟七舆大夫在国内做内应,2、去翟国煽动他们出兵,3、 联络上秦国摇旗呐喊。
优施准备亲自出马去摆平里克,何来如此自信?因为之前献公派他去恐吓过里克,里克那次惶恐懦弱的样子给他很深的印象,以至于从那以后优施就认定里克是一个软蛋。优施太天真了,他以为里克怕他,其实里克怕的无非是他后面的那个人,但是献公已经离去,现在,里克谁也不怕!所以天真的优施在里克家稀里糊涂就掉了脑袋,但这件事激化了里克一党提前动手,因为他们以为事迹已经败露了,搞政变的就怕自己的阴谋变成光天化日下的阳谋。
在献公死后不到一个月,也就是杀死优施的当天晚上,里克一党火速行动,派了一名武林高手去王宫。《左传》记载:冬十月,里克杀奚齐于丧次。
慌了,骊姬迅速召开会议,结论就是再立一个,大家要问了,怎么又来一个太子?原来骊姬的妹妹小骊姬三年前生了一个儿子,就叫悼子,正好这次派上用了,四人决定立悼子为国君。然后召集所有卿大夫全部到场,准备正式宣告悼子为晋国国君。里克接到通知还有点慌,找来丕郑合计之后又信心十足了……
阅读全文
2018-05-19 10:57:31
摘要:11、骊姬党 优施二五一条船
故事说到这,其实献公还是挺开心的,为什么呢,狐家姐妹没有争权夺利的心思,大家都相处的挺融洽。问题就出在申生身上。
转眼申生就到十七岁了。晋献公心说该让他抢老婆了,就让他率领晋国军队讨伐骊戎。骊戎哪里是对手?被打得稀里哗啦。怎么办,投降吧。老规矩,送上美女来。
就这样,申生把骊戎国主的两个女儿给抢回来了。姐姐叫骊姬,妹妹叫小骊姬。回到晋国,申生去向老爹汇报工作。汇报完毕,献公很满意。临走,献公听说两个骊姬仙女一般,突然之间说想看看,这时候其实献公是真的只是想看看而已,这一瞧不打紧,献公口水当时就流下来了。然后他就控制不住他自己了直接把两个儿媳妇据为己有了。
过了两年,骊姬生下了一个儿子。有了孩子的骊姬对申生的态度就完全变了,本来骊姬应该是申生的女人,但是现在申生是她最大的敌人,因为她发誓要让奚齐成为太子。
现在围绕献公的几个儿子,大臣也开始纷纷站队了,每个家族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在这场新的权力斗争,有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而有些人则从此被彻底泯灭在历史中。
晋国政坛围绕献公的儿子们基本分成4个派别:太子党、骊姬党、重耳派、夷吾派。
1.其中太子党的力量最强大,另外当时朝中最有权势的三个大夫有两个是支持他的,就是里克和丕郑,里克善将兵,是军队的实力派,在军中很有号召力。丕郑是里克的死党,也是他的智囊,另一个大夫荀息足智多谋。另外士家代表人物士蒍,就是无间道的操盘手也是坚定支持太子的。
2.重耳,未来的晋文公,支持的家族有、狐家、先家、赵家、魏家、栾家、胥家,而且这几个家族将来出来的都是名震中原的大人物。
3、夷吾,支持的家族最少,只有郤家
4、骊姬,一开始没有任何一个家族支持
但是骊姬这个女人不简单啊,她发誓一定要让自己儿子登上王座,她非常积极的联络朝中重臣和各大家族,但是效果很微弱,很简单的道理,你算哪根葱?人家凭什么放着太子的大腿不抱,来帮你?所以骊姬只能另辟蹊径,她看中了一个人,优施。所谓优,就是艺人,专门在宫廷里为君主表演的人。这个艺人姓施,所以就叫优施。优施很受献公的宠信,经常进宫来表演,因此跟骊姬姐妹两个也很熟。因为受献公宠信,外面的很多大臣也都愿意巴结他。
骊姬也不知道用了什么计策(很有可能是美人计)成功俘获了优施。优施还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叫东关五,一个叫梁五,合称二五。二五也是献公的宠臣,优施花……
阅读全文
2018-05-14 11:46:40
摘要:1、终向南 打趴蔡国救郑国
楚成王熊恽任用子文做令尹,励精图治,修明国政,有称霸的雄心壮志。听说齐桓公出兵援救邢国,又帮助卫国重建,四方颂扬之声一直传到楚国,心中便闷闷不乐,对子文说:齐侯广施恩德,沽名钓誉,正是人心所向。我蛰居汉水以东,德行不足以使人向往,威望不足以使人慑服,当今之时,有齐无楚,实在让我蒙羞!
子文回复说:齐侯担任诸侯之长,苦心经营霸业,到现在将近三十年了。他以尊崇周王为名,所以诸侯乐意归附,不可匹敌呀。郑国地理位置处于南北之间,是中原的屏障,大王如果想要吞并中原,非得到郑国不可。
郑伯得知楚国攻过来,派人去齐国求救。
管仲说:我们几年以来,击退北戎救助燕国,扶立鲁君存续鲁国,帮助邢国修筑城池,重新给卫国封地立国,施加恩德于百姓,传布大义于诸侯,如果要动用诸侯的兵力,现在正是良机。您与其去救郑国,不如干脆攻打楚国。讨伐楚国就必须召集各路诸侯。
齐桓公问:召集各路诸侯,楚国必然有所防备,有必胜的把握吗?
管仲答:蔡国得罪了您,您一直想要讨伐它。楚、蔡两国接壤,我们以讨伐蔡国为名,乘机攻打楚国,这就是《兵法》所说的出其不意。
原来,蔡穆公先前将自己的妹妹嫁给齐桓公为第三夫人。有一天,桓公和蔡姬一起登上小舟,在水池中游玩,以赏花采莲为乐。蔡姬和桓公戏耍时,用水泼洒桓公,桓公让她住手。蔡姬知道桓公怕水,又故意摇晃小舟,水溅到桓公的衣服上。桓公生气地说:婢女不能服侍国君!便让竖貂遣送蔡姬回国。蔡穆公见此情形,发怒说:已经嫁到齐国,又被送了回来,这是断绝关系了。竟然把自己的妹妹又嫁到楚国,做了楚成王的夫人。桓公为此对蔡侯深恶痛绝,所以管仲提到了这件事。
这时,楚军再次来到郑国,郑文公准备求和,以使百姓免于遭受兵灾。大夫孔叔说:不行。齐国为了我们郑国,正要和楚国开战。齐国对我们有恩德,背弃齐国会有后患,应当坚守以等待救兵。于是再派使者到齐国告急。
桓公将计策告诉了使者,让他对外宣称齐国救兵即刻就到,以减弱楚军的攻势,到了约定出兵的日期,不管是郑国国君还是大臣,率领一支军队出虎牢关,到上蔡会师,等候诸侯大军集结,一起协力攻打楚国。于是桓公约了宋、鲁、陈、卫、曹、许国的国君,让他们都要按期起兵,名为讨伐蔡国,实为攻打楚国。
几天后,齐桓公的军队到达上蔡。七路诸侯也陆续都到了,一个个亲自带兵前来助战,军威雄壮。七路诸侯分别是:宋桓公御说、鲁僖公……
阅读全文
2018-05-13 19:53:39
摘要:21、超精彩 管子小白论缺点
齐桓公对管仲说,老实对你讲,我这个人,有三样很大的坏毛病,据你看,我真的还可以做大事业,可以担当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吗?
管仲说:臣未得闻。我还没有听人讲过你的缺点老实对你讲,我这个人,有三样很大的坏毛病,据你看,我真的还可以做大事业,可以担当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吗?管仲说:臣未得闻。我还没有听人讲过你的缺点。
我真不幸,平生癖爱出去打猎,不管白天夜里,喜欢猎捕禽兽为乐。每次打猎,一定要猎获到很多动物,才肯回来。所以使各国来的大使,等了很久也见不到面。政府里的百官和担任公职的人们,没有机会向我汇报请示。因为我只管好玩。不喜欢办公做事。
管仲说,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这种习惯,坏是很坏,但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
齐桓公又说,第二我很不幸,喜欢喝酒,白天夜里,连续地喝。那些外国使节,根本见不到我的面
管仲说,这也是很坏的恶习惯,但还不是最关键的。
齐桓公再说,第三我有很不好的禀性污点,非常喜欢女色,而且乱来。因此,在长辈中的阿姑,平辈的姊妹,都有被我污染的,就不能出嫁了(这就是古代大家族社会的阴暗面)!
管仲说,这是坏透了的习惯,但还不算是最重要的关键。
齐桓公听到管仲这样答复,真的奇怪,用一副怪模怪样的眼光,很紧张地问管仲,你说我有这三样很坏的恶习惯,都还可以担当领导国家的大任,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事呢?
管仲说:人君唯优与不敏则不可。优则亡众,不敏不及事。做一个国家主体的领导人,最要紧的不是一个优哉游哉,如果一个君王有优柔寡断、没有智慧、拿不定主张的个性,同时,又不够聪明,碰到事情,反应不敏捷,有这两种毛病,实在不足以担当治国的重任。因为优柔寡断、马马虎虎,使部下轻视,失去崇敬信仰的重心,能干肯干的人才就别有作为了。如果碰到事情,反应不灵敏,缺乏决断,糊里糊涂,那还能做什么事呢?
22、曹刿论 一鼓作气退齐师
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此前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齐桓公对鲁国帮助公子纠这件事情耿耿于怀,所以决定再揍一次鲁国,结果这一次就曹刿论战,齐国被揍了。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
……
阅读全文
2018-05-12 22:44:19
摘要:11、郑国狠 打完北戎打宋国
郑国宋国很快又刀兵相见了。为什么要打?因为公子冯一直在郑国受到庇护,公子冯一日不死,宋殇公一日不得安稳。
郑庄公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不能抛弃公子冯,一个是道义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也在投资,万一将来宋国内部发生大的变动,到时他就护送公子冯回国继位,那以后宋国还不得天天跟着郑国混?
前714年,郑庄公决定先发制人。他当时任周王朝的左卿士,便伪传天子诏书以宋殇公对天子不恭敬的借口讨伐宋国。当然,这个借口也是扯淡,当时很多诸侯都不鸟周天子了。
在这个当口,边报传来:北戎人入侵了。郑庄公有点犯憷了:戎人以骑兵和步兵为主,我们都是车兵,我怕他们会包抄突袭我们。这时他的次子公子突进言道:戎兵都没有文化,战术素养很差,我们只需要派一些老弱病残去诱敌,一交战就诈败,丢弃财物,同时在后面设下三道埋伏,引他们前来,戎兵轻率而不整肃,贪心而不相互亲爱,战胜时各不相让,战败时各不相救。在前面的人见到财物俘虏定然急于前进,前进而遇到伏兵必定快速逃跑,在后面的人不加救援败兵就没有救应。这样我们就能获胜了。
郑庄公听后大喜,他一直认为这个儿子最像他,因此最喜欢这个儿子。
第二天,郑庄公依照公子突的计策行事,郑军诈败,戎兵果然没什么智商,一边哄抢财物一边钻进了包围圈,伏兵四起,戎兵大乱,后面的一看前面的中埋伏了果然是掉头就跑,才不管什么救援。一切都在公子突预料之中,郑军大获全胜。
前713年,郑庄公与齐僖公、鲁隐公在中丘相会结盟,六月,三国联军开始攻打宋国。郑国军队打宋国跟玩似的,很快攻入郜邑、防邑,郑庄公格局很大,将这两个地方都让给了鲁国,令鲁国感恩戴德。
宋国有亡国之虞,宋殇公急得团团转,这时,司马孔父嘉(孔子的六世祖)献计道:郑国此次精锐全部来了,都城肯定空虚,我们派一支队伍奇袭郑都,郑军必定回师。此计堪称春秋版的围魏救赵,宋殇公大喜,依计而行。
于是孔父嘉带领一支宋军悄悄出城,并向关系一直不错的卫国、蔡国求援,两国也派了援兵前来,三国军队攻入郑国,在郑都荥阳附近逗留了两日,听说郑庄公的军队回来了,宋国之围解了,战略目标已达成,便率军准备返回宋国。
不料在回宋国的路上,路过一个小国戴国时,戴国不仅不让路,还登城据守。孔父嘉怒了:郑国比我们强,我们怕他也就算了,你戴国什么鬼?也敢来阻拦我们。
于是宋卫蔡三国联军一起进攻戴国,本以为三下两……
阅读全文
2018-05-07 20:29:35
摘要:1、岐山震 周公召公骂幽王
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发生岐山地震,震级7.9。
岐山在哪里呢?在今时陕西宝鸡市岐山县境内。宝鸡市还有一个称呼,就是暗度陈仓的那个陈仓。
这么严重的地震,整个周朝为之震恐啊。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地点太特殊了。
要知道,岐山是周朝的发家福地。用后来的话说,那就是周朝的龙脉啊。龙脉崩了,那不是要倒大霉了吗?
当时的太史伯阳父第一时间跳出来唱衰周朝。太史啊,是掌管史籍的,当时的地位相当的高,那就相当于今时今日的国家社科院院长啊。
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征也。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天之所弃,不过其纪。(《史记周本纪》)伯阳父连时间都给预测了,十年亡国。果然如此吗?
2、博一笑 幽王烽火戏诸侯
提起周幽王,大家都会想到褒姒这样一位美人,熟悉她的人们都知道这位美人不经常笑,常常都是冷冰冰的,而一提到红颜祸水这四个字,褒姒总是逃脱不了这个罪名,这个美人在刚出生的时候,父母就将他抛弃了,之后她由养父母抚养长大,在当时正好发生了地震,民不聊生,县长赶快上报。
可是当时的幽王正在急于充实后宫,想要给后宫多添加一些美人,于是便直接将他打入了监牢,这可让县长公子急坏了,迟迟没有等到父亲的消息,最后换来的却是这个坏消息,当时他们全家因为这件事情花了很多钱,找了很多关系也没有想到能把他爹救回来的方法,有人和公子说,幽王喜欢美人,如果这个时候能给一个美人,一定可以将他爹救出来。
公子实在没有有找到办法,于是便回家了,这个消息被自己母亲听到之后,便想到了褒姒,于是就跪在褒姒面前,求她救救公子的爹,之后她便被献给了周幽王,当时的周幽王一看到褒姒这么一个美人,便十分喜爱,于是就放了县长。褒姒进宫后,周幽王十分喜欢,但是却发现褒姒很少笑,但是一露出笑容,就能迷倒一大片的人,当时的周幽王对这个冷冰冰的女人很感兴趣,但是无论怎么逗她笑,她都不会笑。
这让周幽王真的是没有办法,于是便下令,谁能让褒姒笑出来,一定重重有赏。这样一来就有了我们熟知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了。
周幽王为进一步讨褒姒,废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封褒姒为后,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并下令废去王后的父亲申侯的爵位。申侯得到这个消息,先发制人,联合缯侯及西北夷族犬戎之兵,于公元前771年进攻镐京。周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急忙命令烽火台点燃烽火。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
阅读全文